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励志小故事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励志小故事解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0
1. 出生于1980年的王亚平,自幼就是一个运动天赋显著的孩子。她在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是学校运动队的长跑运动员。那些800米和1500米的耐力训练,不仅增强了她的体质,也锻炼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她始终记得,不管多么疲惫,都要坚持到终点,这是她自我激励的座右铭。正是这种毅力,让她在体育和学习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 1997年7月,王亚平以超过分数线13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她人生中的新篇章。然而,当她踏入飞行的大门,她才发现,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是何等的艰难。在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年零八个月里,除了学习大学课程,王亚平和同学们还要进行严酷的体能和军事训练,包括拉练、游泳和跳伞等。尽管跳伞初次训练时她和其他女学员一样感到恐惧,但她们最终都克服了困难,安全着陆。返回的路上,她们唱着《真心英雄》,流着泪,但她们的决心更加坚定。
3. 1999年4月,王亚平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不懈的努力,顺利转入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在最初的37名学员中,7人被淘汰,王亚平为自己能离飞行梦想更近一步感到庆幸。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当时23岁的王亚平是一名刚刚加入空军飞行部队两年的运输机飞行员。看着神舟五号的升空,王亚平萌生了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的梦想。五年后,这个机会真的来了。
4. 2009年5月,中国启动了第二批航天员选拔,首次向女性敞开了大门。有着9年驾驶经验,安全飞行1600小时的王亚平,经过严格选拔,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然而,她面临的训练挑战远超常人。长时间未能突破二级训练限制,身体的极限让她难以承受。如何超越自我?她回想起自己的座右铭,不到终点不能停下,再累也要努力。她向经验丰富的航天员学习,加班加点进行心血管和肌肉训练,最终在次年成功达到一级超重训练的成绩。
5. 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自信地走进了运载火箭。几天后,在距地面约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中,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真实的“太空物理课”。王亚平由此成为在太空中进行授课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也是世界第二位。回顾自己的历程,王亚平始终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