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发展可分为那几个历史阶段各阶段分别有何

如题所述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与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和提高。 

3、现代的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战以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扩展资料:

土木工程重要性与意义

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象征精神方面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超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巨型大坝、复杂的地铁系统不断涌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演变为社会实力的象征。

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工程的安全,使结构能够抵抗各种自然或人为的作用力。任何一个工程结构都要承受自身重量,以及承受使用荷载和风力的作用,湿度变化也会对土木工程结构产生力作用。

在地震区,土木工程结构还应考虑抵御地震作用。此外,爆炸、振动等人为作用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也不能忽略。

问题与条件

材料是实现土木工程建造的基本条件。土木工程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经济的建造,因此材料的选择,数量的确定是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

土木工程的最终实现是将社会所需的工程项目建造成功,付诸使用。有了最优设计还不够,还需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物资设备条件,通过有效的技术途径和组织手段来进行施工。

土木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术,是运用多种工程技术进行勘测、设计、施工的成果。土木工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发展,是技术、经济、艺术统一的历史见证。影响土木工程的因素既多又复杂,使得土木工程对实践的依赖性很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工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8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开始采用烧制的砖。并且,这一时期的工具也是很简单。尽管如此,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甚至有些工程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伟大的、难以现象的。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与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和提高。
首先,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如168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87年牛顿总结出力学三大定理。1852年法国的纳维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的容许应力法。其次,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如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1867年钢筋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史上。1859年火炉炼钢法的成功使得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应用于房屋、桥梁的建筑上。最后,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3、现代的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战以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时代的不同,其建筑史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此时期的建筑具有以下特点: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运输高速化。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以上3方面的要求,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3 个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论也要出有新的发展趋势,即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装配化,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
第2个回答  2018-01-17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开始采用烧制的砖。并且,这一时期的工具也是很简单。尽管如此,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甚至有些工程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伟大的、难以现象的。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与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和提高。
首先,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如168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87年牛顿总结出力学三大定理。1852年法国的纳维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的容许应力法。其次,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如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1867年钢筋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史上。1859年火炉炼钢法的成功使得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应用于房屋、桥梁的建筑上。最后,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3、现代的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战以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时代的不同,其建筑史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此时期的建筑具有以下特点: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运输高速化。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以上3方面的要求,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3 个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论也要出有新的发展趋势,即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装配化,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