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压力是怎样产生的?

如题所述

首先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一般产生于一些比较难处理、有困难和对自己有威胁的情况和事件。压力不是这些情况和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该情况的理解和反应。压力的产生大致上分两个阶段,第一,发现一个棘手的情况,这个情况可能会威胁你的目标;第二,发现你可能不具备解决这个威胁的能力或资源。这样的条件下,心理压力自然不请自来。

在人的的一生中,压力是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但如果它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就会成为重要的行为危险因素。也许看起来压力时间碰巧发生在某人身上,尽管有时候是这样的,但更为经常地是,我们如果和感知到事情以及怎么样对它做出反应。因此,压力经常能被管理和控制。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aedab64034f78f040a89b3b72310a55b2191c5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攻击行为是意图伤害某人或某物的一种反应,也是出现最多的挫折反应之一。挫折与攻击的联系非常紧密,在实际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挫折并不是总引起攻击,通常当然遇到挫折后,第一反应是坚持行为,而不是攻击行为。坚持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顽强努力,二是多种反应。

有一些思考方式是可以帮助你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1.首先确定你的挫折来源。它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2.这个挫折源是我能够改变的吗?如果要改变它,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真的可能控制它吗?

3.即便我能够改变或移开它,我值得为此付出这般努力吗?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d84854a12e2dd42a2934a49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一般产生于一些比较难处理、有困难和对自己有威胁的情况和事件。压力不是这些情况和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该情况的理解和反应。压力的产生大致上分两个阶段,第一,发现一个棘手的情况,这个情况可能会威胁你的目标;第二,发现你可能不具备解决这个威胁的能力或资源。

根据威胁的特点,压力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急性的,一种是慢性的。

急性的很好理解,生物面对瞬时危机时的心理反应。比如一头鹿看到对面来了一头老虎,扭头就跑啊,跑得飞起啊,不跑立马就死了啊,这叫急性压力,跑掉了,这个压力就没了,跑不掉,就死了,压力也没了。。。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为了加快逃跑的速度,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身体机能修复系统等与应对压力无关的系统都会减缓甚至停止,让出更多资源给逃跑来应对压力。也就是说,生物面对令人烦恼的问题时,会自动降低免疫、消化、生长系统的功能。这是生物的自然反应,不受意识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在长跑后人会呕吐,在考试前后很多人容易拉稀,食欲不好等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20f937c350b5c9ea14cebf9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那么慢性压力就比较致命了。慢性的压力就是人面对长久危机时的心理反应。比如2个星期后要Due一篇paper,现在开始要选题,要做研究,最后要写。再比如投行给别人做IPO,这会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多则两三年,而投行工作人员直到项目结束会一直有巨大的压力。再比如长期处在社会底层、公司底层,会长期面对较多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面对慢性压力时,人依然会烦恼,大脑依然会将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身体机能修复系统调低,以分配更多的资源给大脑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投行和审计从业者,轻则消化道溃疡(这太常见了),重则癌症、心肌梗死的原因。因为压力太大,又得不到好的调整和释放,导致免疫功能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促使癌症发生。

调整压力的重点在于――释放压力。要做适量运动后主动休息。做运动的目的是将贮存在肌肉中多余的能量消耗掉(慢性压力产生皮质醇,贮存在肌肉中,帮助人对抗压力,但皮质醇的长期积累会使血压增高,内分泌失调等等,所以需要通过运动将皮质醇消耗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5
压力首先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和躯体的感受。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挤压的时候,我们所感到的压力就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有形的,我们很容易对付,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小。我们日常所说的压力,更多的指的是心理的压力。心理的压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对于这些即将来临的事件,如我们感到不能很好地应对的时候,就会感到压力。如未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考试、必须面对的冲突,等等。对这些压力的处理,人与人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样一件事,在某些人眼里,简直不足挂齿,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与一个人的人格大有关系。那些对自己要求过多、过严的人,就容易把小事放大,小压力也就成了大压力。
  一般说来,构成心理压力的事件,多半都是坏的事件。坏的事件之所以会变成压力,是因为它对我们人的自我价值构成了威胁。价值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价值的过程。当我们的价值感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一种压力。但是,好的事件,一样可以变成巨大的压力。好事之所以会形成心理压力,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平衡被打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这两者之间会有一些差异,理想的自我一般会比现实的自我要更好一些。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谓“好事”只是好到接近理想的自我时,那承受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好事”好到了远远超过理想的自我,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最大的麻烦在于不相信或不自信,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竟然配得上这样的好事。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不太相信自己这个要饭的和尚能有如此好运,以至于有一次在花园里得意忘形,对马皇后说自己怎么就当了皇帝,大有觉得自己不配的味道。事后为此后悔,要杀掉当时在旁边听到了他说那些话的人。这就是把内心的压力转化为攻击他人的极好的例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暴虐的皇帝之一,原因就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并且把这种不信任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不相信自己,于是杀戮就成了对抗来自想象中的、不被信任的心理压力的工具。成功人士之所以比普通人压力更大,就在于每成功一次,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值都会随之提高,当期望值超出自我能力所限时,压力也就随之产生,造成所谓的“成功恶性综合症”。
  即使没有大的事件发生,普通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只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身处其中的人就会产生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人际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相互竞争,希望自己比别人表现优异;控制他人而不要被他人所控制;力图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他人的标准;想取悦别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等等。所有这些,在程度很轻的时候都很正常。但是,在程度较重,以至于让自己或者别人感觉到不快的时候,就要考虑做出一些改变了。
  即使没有外在事件造成的压力,由内心冲突造成的压力一样令人难受。这样的压力首先在价值观层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某一些价值观是和另一些价值观相互对立的。于是我们的心灵就成了这些价值观斗争的战场。比如,任何人都可能受过利己和利他的教育,虽然前者多半是通过非主流渠道,但一样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情形下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压力就产生了。所以一个没有稳定价值观的人,他面对的心理压力比一个有稳定价值观的人要大得多。
  还有一种不是由外在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来自生理需要和社会准则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灵与肉的冲突。生理需要有“为所欲为”的倾向,社会准则的作用就是要限定这种倾向。冲突由此产生。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压力,区别仅仅在于,一些人将生理需要巧妙地转化为高级的需要,以适应社会准则的要求,从而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另一些人则钻社会规则的空子,维持一种不与现实冲突的平衡;还有一些人,则直接对抗社会规则,等待他们的就会是强制性的惩罚了。
  面对压力,我们可能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寻找一些措施来解决它。如我们可以加班来完成必须完成的工作、通过改善交流来缓解人际间的冲突。但是,我们对心理压力的处置也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在压力大到我们的智力想不出好的应对方式的时候,压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对压力的处置有一些悲壮的味道。这种处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心理症状来表达压力。这些症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等。比如,一个马上要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着,心理的压力太大了,已经达到出问题的程度了,大到该休息的程度了,或者说大到该看心理医生的程度了。
  潜意识层面另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躯体化。也就是说,把心理问题转变为躯体问题。对这一转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叫做心身医学。有很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如高血压、胃溃疡、慢性头痛,等等。以胃溃疡为例,很多胃溃疡患者都是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他们在精神上往往表现得很坚强,但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他们相对薄弱的胃上寻找到了突破口,胃壁上的溃疡,就是这一突破口的象征。
  心理压力是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说它是魔鬼,是因为它的确能带给人心灵的和躯体的双重伤害。说它是天使,是因为它也有很多的好处。好处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心理压力之下,我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就很好地展示了压力的好处。一个人坐在文件堆积如山的办公桌旁边,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一枚定时炸弹,漫画的题目叫做:我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才能高效率地工作。我在党委办公室工作多年,写了不少材料,大多是在领导的逼迫下写出的。领导要的急,我就写得快,要的慢我也就写得慢。而自己的专业文章由于没人催,结果是多年也没写出一篇。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只要是做成了的,基本都与外界的压力有关;没做成的,多半是没有什么压力的缘故。第二,在心理压力不是大到我们不能承受的程度时,它可以是一种享受,而且有可能是最好的精神的享受。所有的竞技活动,就是人们在心理压力太少时“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心理压力,目的就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各种心理压力之间,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相互抵销的现象。表面地看,各种心理压力混在一起,人能够感受到的压力会是各种压力之和。其实不然。比如工作上压力太大,如果去看一场同样会给人心理压力的、对抗激烈的足球赛,工作的压力就会暂时被换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来用一种压力缓解另一种压力。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假定有这样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描述过这种空虚感。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为了消除这种空虚感,很多人选择了极端的举措来寻找压力或者说刺激,一部分人找到了,在工作、生活、友谊或者爱情之中;而另一些人,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有一部分吸毒者,在最开始就是被空虚推上绝路的。一个有恰当的事业压力的人不会吸毒,一个有恰当的家庭责任感的人也不会。
第2个回答  2018-10-28
科学的发展已然证实,人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呢?
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最上面的是大脑,在大脑后面的是小脑,而在大脑下面的是脑干。
大脑是人脑的最高级部位,它是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两半球用胼胝体联系起来。
大脑皮层各个部位不仅有机能上的分工,而且又是相互协作的。
近几年来,对于大脑两半球机能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半球是言语活动优势的半球,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与复杂的运算活动;大脑右半球具有比较强的空间和知觉能力,能够感知各种形象并进行各种形象思维,是具有非言语性的优势的半球。大脑两半球虽然具有自己的机能优势,但是由于有胼胝体把它们联系了起来,因此在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当中,它们都是作为一个统一体发挥着作用。
组成人脑的最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人脑的每一个中枢大都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的活动过程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细胞活动时,处于兴奋的状态;而不活动时就处之于抑制的状态。兴奋是工作,抑制是休息。某一器官活动,那么主管这一器官的神经细胞就会产生兴奋。比如,在专心思考时,则额外的神经细胞兴奋,而躯体运动时,则运动区的细胞就兴奋。兴奋和抑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脑某一个区域的神经细胞兴奋,那么周围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的状态;没有周围区域的抑制也就没有特定区域的兴奋。所以,我们在读书与写字时就不能够打球,主管读书与写字的细胞发生兴奋,就会要求主管打球的细胞抑制起来。兴奋和抑制是可能扩散的,某一个区域的兴奋扩散了,就会致使周围区域的细胞也会兴奋起来。此时,人就会转移注意,不能专心做原来的工作;而当某一个区域的抑制扩散时,周围的区域的细胞也就进入抑制状态。此时,人就会显得懒洋洋地。而当抑制扩散到整个大脑时,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兴奋与抑制还可以集中,而某一个区域的兴奋集中时,周围区域的抑制会加强,这就叫负诱导,假如注意多听课,就不能够想游玩的事,凝视黑板,写字就会停止。某一个区域的抑制集中,也会使周围区域的兴奋增加,这就叫正诱导。在我们紧张地工作或看书学习时,假如身体某些部位不太舒服,我们会需要暂时地动力去忘记它,不去想它,这样才能够使工作和学习顺利地进行下去。
脑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是经过反向的方式反映出来的。反射是从感受器接收到刺激而到效应器发生反应的神经过程。而这个过程存在着大脑的分析和综合作用。在这里,作用于有机体致使其发生反应的内外因素就叫刺激,像吃喝是由于体内饥渴的刺激,打听情况是由于外界一种奇怪现象的刺激。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它带有接收外界刺激住处而转化成为电流冲动的特殊功能,就像视网膜的锥体细胞与柱体细胞可以接受到光而产生冲协;内耳中的毛细胞可以接受到声音的振动而会产生冲动等。效应器是在接受传出神经的冲动时产生反应的不同组织。器官和系统,比如肌肉和腺体、内脏器官、循环系统等等。如今,假如一个危险的刺激出现以后,被感受器接收并即刻产生电流冲动,传递到传人神经,经过丘脑的转换再传入到大脑,而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之后,并做出反应的决定,立即发出躲避掉危险的指令,沿着传出神经到达丘脑,再传到效应器上,致使全身肌肉收缩,而产生躲避危险的动作,并致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致使身体产生能量来对付紧急的情况。在这里,大脑把感受器和传出传入神经、效应器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反射活动,以此来保持自身同外界环境的平衡。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多为复杂的反射活动,在实际上并不是一次单向传导所能够完成的,而是在传人和传出部分都有着来回往返的传导。而当感受器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逐个传导时,神经中枢自身的变化也返回传导到感受器;而当神经中枢使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向效应器进行传导时,效应器自身的变化也返回到中枢。如此,就保证了有机体对外界反映的精确性与对自身活动控制的准确性。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20-03-07
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感觉累
因为来到这个世界时,给予我们很多东西
有给予让我们去创造的
有给予我们去享受的
比如有父母亲人朋友的关爱,这是给我们的享受
比如有我们的工作事业的奋斗,这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开创
在这二种情况一下都有让人感觉累的时候
关心的那么少,让自己有些缺少关爱而心累
工作事业上,要我们多多的付出也会让我们有时感觉到累
不过我们有生活的信心
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让我们做好点点滴滴,把握自己机会,让自己尽力做好事情,让自己感觉到有一定的收获,让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天天的靠近,让自己的良好心态去面对明天的所有,让自己有清晰有思维去解决问题
合理的安排工作生活的时间节奏,让自己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自己感觉别太累;做个开心的自我
第4个回答  2017-05-18

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压力的产生大致上分两个阶段,第一,发现一个棘手的情况,这个情况可能会威胁你的目标;第二,发现你可能不具备解决这个威胁的能力或资源。

心理压力的产生可能来源于环境,但是就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生物过程。下丘脑是对压力做出反应的主要部位。当我们处在一个环境的时候,这个部位会告诉我们该环境是否有威胁的存在。下丘脑主要在原脑内(就是非常古老的大脑构造)。我们之所以有丰富的思维主要是因为人类拥有大脑(cerebra),大脑主要管理思维等抽象事宜。而原脑则是大部分动物都有,其主要任务是维持我们的基本感受(比如说受威胁)和基本生存(比如说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饿)。

当我们遇到有威胁的环境的时候,下丘脑就会发出信号,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信号时加速心跳和呼吸,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减少氧气在血液中的含量。由于原脑和大脑的联系不是很好,这个反应在某些环境中有用。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了。比如你遇到突然的惊吓,这个反应过程会让你立刻选择躲避危险。但是当你坐在考场里考试,你的原脑可能会认为考试这个环境具有威胁。

于是不断的发出以上的生理信号,无论你的大脑怎么告自己要冷静别紧张,可是你就是不能真正的冷静下来。这个时候你的生理上的反应会对你的考试成绩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你参加的考试是高考的话,那么影响会更大。但是这个反应并非无法调节,但是要经过一定的熟悉和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