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洲的艾滋病患病率这么高?主要是通过什么传染的?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艾滋病在非洲泛滥成灾呢?有两种普遍的说法是,非洲落后,卫生条件差和非洲人性放纵盛行。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说非洲落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不假,它也确实多次发生像埃博拉病毒等流行性疾病,但是艾滋病不属于消化道传染疾病。就是与消化道、呼吸道相关的传染病也不只发生在非洲。性放纵虽然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条件,但也不是问题的全部。前不久,供职于华盛顿大学的社会与统计学教授、艾滋病问题专家马丁娜·莫里斯比较三个国家的数字发现,乌干达人与美国人生活中的性伙伴大致相同,两个国家大约有25%的人(男女都有)说他们一生有过10个以上性伙伴。泰国竟有65%的男性说自己有10个或更多的性伙伴,但这三个国家艾滋病的感染率却相去甚远。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乌干达的艾滋病感染率就已高达18%,而美国从未超过1%,泰国也并没超过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别呢?难道这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艾滋病魔传播的新途径吗?比如和人种有关?非洲抗艾为何收效甚微?非洲诸国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都把控制艾滋病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对预防艾滋病更是做了种种努力,积极实施相关的教育计划,发放安全套,免费治疗淋病和梅毒(这两种溃疡性性病极易促使艾滋病的传播),可是他们的努力总是收效甚微,艾滋病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以博茨瓦纳为例,仅仅20年前那里还没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可到1992年成年人感染的比例是20%,三年后增至33%,而如今的感染率已高达40%,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佛朗西斯敦,有近一半的孕妇艾滋病毒检测呈阳性。

对非洲艾滋病迅速蔓延的深层原因,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人还将其归咎于非洲人的营养不良,和艾滋病病毒发源于此,所以它的毒性极强等等。最后,人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把焦点瞄准在非洲人有一夫多妻制的传统和多性伴的宽容上。但是,这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津巴布韦的调查再一次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调查显示,在这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已高达33%的国度里,大多数成年人一年中会有2~3个性伴侣,这与在欧美国家的调查数字基本吻合。此外,这里的娼妓一年可能会有一百多个性交对象,也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娼妓差不多,而且娼妓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与普通人基本持平,绝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这组研究数字,让很多专家如坠雾中,莫名其妙。

马丁娜·莫里斯为了彻底搞清艾滋病在性接触中的传播机理,亲自来到了乌干达和泰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数字,她在美国———乌干达———泰国三地往返穿梭。她试图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揭开问题的谜底。莫里斯发现非人性化的调查问卷并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因为,性行为在任何国度都是最隐私的话题,板着面孔让人家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并非易事。所以,她抛弃了哪怕是最科学的调查问卷方式,而是采用面对面促膝谈心,使对方感到关注关怀的温暖。在得到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人家才可能告诉你真实的情况。

莫里斯发现,乌干达与泰国的最大区别是,乌干达男人常常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性伙伴保持长期的性关系。在泰国,大多数男人只与一个女人保持长期性关系,那就是他们的妻子。在莫里斯调查的泰国男人中,有一半说他们曾与妓女发生过性关系,但很少与同一人发生两次。他们平均一年找5次妓女。尽管很多妓女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但这些男人受感染的危险相对来说并不大,因为他们一般与一个妓女只发生一次性关系。

经进一步研究证明,由一次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几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所以,如果一个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男人与100个未感染的女性每人发生一次性关系,那么,他只可能使一人受到感染。眼下,乌干达之所以有33%的感染率,最大的可能就是人们在不断地与病毒接触。正如莫里斯所发现的,乌干达的男人和女人会与他们的多个性伙伴发生多次性关系,并持续多年。如果性伙伴中的一个感染艾滋病病毒,他们之间长期保持这种关系就很危险。这不仅是艾滋病在性接触中传播的规律,可能也是艾滋病在非洲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

性学家首先支持莫里斯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示,非洲人的男女关系通常是环环相连的,不仅性伙伴两者之间有关系,而且和性伙伴的伙伴也有关系,以次类推,形成一个范围广泛的性关系网。如果这个大网中的一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么其他人就很难幸免。在预防艾滋病宣传中只警告人们不要接触娼妓,现在看来,长期同时拥有多个性伙伴其实更危险。

莫里斯在完成的数学模型中继续阐释道,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最有可能在被感染的头几个星期或头几个月将病毒传染给别人。病毒传染性的强弱决定于血液中病毒数量的多少,病毒越多,越容易在性交时通过体液传染给别人。在受到感染的头几个星期或头几个月内,感染者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但随后其免疫系统就会产生抗体,于是病毒就会下降,并在数年内保持低水平。据估计,艾滋病病毒的初期感染者,将病毒传给性伙伴的可能比长期感染者要大一百倍。

自然免疫是进化赋予人类或生物的一种宝贵财富。人类在与各种疾病抗争的过程中自然获得免疫力可以通过基因变异传给后代,同时也为人类模仿这种免疫力提供了线索,以便于找到最佳的免疫方式。在医学界早就有不同种族具有不同的免疫力的说法。艾滋病的出现使科学家对不同种族自然免疫内在表现的研究更加深入,从人种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艾滋病传播的一些道理。

8年前,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第三号染色体短臂上CCR5基因与HIV攻击人的免疫T细胞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HIV是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一种叫做CCR5趋化因子的感受器蛋白质而攻入人体免疫T细胞,并在其内部复制从而造成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其实CCR5就是一种特殊标记。但当CCR5基因编码区域第185号氨基酸后面发生32个碱基缺失时,就不能编码产生这种正常的趋化因子蛋白,HIV不能识别这种蛋白,所以也就不能攻击T细胞。这就是人类依靠基因变异而获得自然的免疫力,它是抵抗艾滋病病毒的一道天然屏障。艾滋病与自然免疫差异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4

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仅占全世界人口10%的非洲,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人数居然占全球70%,而且比例还在上升。目前,艾滋病成为非洲人的“第一杀手”。现如今,死于艾滋病的人是死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10倍。艾滋病的泛滥使得非洲劳动力减少,得艾滋病的大多是青壮年和儿童,老人则很少。平均寿命降低,经济发展受阻,生活水平下滑。遏制艾滋病成为非洲各国的当务之急。南非、津巴布韦、卢旺达等国艾滋病都极为泛滥。应该这样来说,南部非洲全是重灾区。事实证明,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和贫困化紧密相关。越是贫困的国家。患者越多,越集中。当然也有像南非这样经济还不错,艾滋病也很泛滥的国家。在这块贫穷的大路上,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教育水平低下,经费有限,加上缺少医药等原因,艾滋病的蔓延速度尤其惊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
由于落后,很多人在观念上不了解艾滋病,甚至有些人不知道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因此很多人在与异性亲密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归根结底,还是贫困。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一般都很注意保护。
但是,沉重的债务束缚了非洲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手脚。南部非洲国家没有几个经济景气的,像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更不用说了。非洲国家每年还得偿换西方国家150亿美元的债务!
昂贵的药品使得非洲国家的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坐着等死,他们很可能还将病传染给别人。现如今,发达国家和经济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患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得到及时治疗。
在非洲,90%的艾滋病患者不能得到治疗,这个比例实在太高。未来5年,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将有1200万艾滋病患者死亡,其中超过850万来自非洲。
目前,只有南非、塞内加尔、乌干达几个国家的艾滋病蔓延速度在减,其他国家还在猛涨。乌干达在是敬爱年前艾滋病感染率达15%,现在降到8%,成为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这充分证明,艾滋病虽然无法治愈,但可以预防!

第2个回答  2017-08-24

非洲是艾滋病最猖獗的大陆,是最炎热的大陆,也是最贫穷的国家。这块大陆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艾滋病让本就贫穷的非洲人更穷。目前,全世界有70%的艾滋病患者在南部非洲。要知道,南部非洲人口仅占全世界9%不到。

南部非洲无疑是艾滋病的重灾区,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援助。饥饿与艾滋病成为非洲人最大杀手,而且后者危害性早已超过前者。现在在非洲,死于艾滋病的人数是死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10倍,未来这个倍数还会增大。艾滋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延长寿命。这个可怕的杀手在过去已经杀死非洲一千多万劳动力。由于身患疾病,很多人失去劳动能力。这样,非洲更穷,越穷越看不起病,越看不起病,得病的就更多......

所有南部非洲国家艾滋感染率都在1.5%以上,最大的居然有近4成人感染。其中斯威士兰感染率38.8%,博茨瓦纳为37.3%......南非为10.7%,全国有550万人感染,成为世界上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很多游客表示,去南非后提心吊胆。事实证明,艾滋病的蔓延跟贫困有关,越是贫穷的地方,艾滋病越容易蔓延。在全世界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20个国家分别是:斯威士兰、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赞比亚、马拉维、中非、莫桑比克、南非、几内亚比绍、坦桑尼亚、加蓬、科特迪瓦、塞拉利昂、肯尼亚、布隆迪、利比里亚、海地、尼日利亚。这20个国家大多是非洲国家,一个比一个贫穷,只有南非经济较发达。

贫穷直接导致教育水平低下,很多人认识不到艾滋病的危害,不了解其传播原理。一些妓女表示,她明明告诉对方自己有艾滋,对方还发生关系,有时连保护措施都没有。很多人因为缺乏认识,将疾病传播给别人,然后别人再传给其他人。贫穷导致缺医少药。事实证明,对抗艾滋病得实行免费医疗,而非洲医疗水平极其落后。不少患者得病后不去检查,稀里糊涂将病传染给别人。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超高。

大部分非洲国家经济不景气,束缚了对抗艾滋的手脚。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关心身体健不健康。未来5年,全世界将有12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850万是南部非洲黑人。非洲对抗艾滋病的路还很长,个人觉得发展经济为最佳策略,同时从教育、医疗、宣传等方面结合,相信未来非洲能降低艾滋病蔓延速度。比较发现,这种基因变异因人种差异而不同,所以,面对艾滋病病毒,不同的人种具备不同的免疫力。

黑人比白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之一,就是黑人的CCR5基因变异率较低,因而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自然免疫力偏低。黑人的CCR5变异率仅为1.6%,而美国白人的CCR5基因变异率为10%,欧洲人则为8%,俄罗斯的高加索人高达12%。遗憾的是,中国人身上的CCR5基因变异率可能是世界所有人种中最低的。在对1300人的基因测定表明,只有3个人具备这种变异,这说明中国人比黑人还容易感染艾滋病。难怪近年来艾滋病感染者在中国大陆呈几何数增长,目前感染人数已逾百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预测,至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成为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科学家提出的CCR5基因突变使人获得抗HIV的自然免疫力还只是书面和实验室推演论证,尚需更多事实及进一步的研究充分证明。惟有艾滋病日益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酷事实,是铁定而不容置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