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如何控制情绪

如题所述

一、情绪管理
分析: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提醒。
恐惧、愤怒、悲伤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情绪最大的特点是你越关注它的时候,它对你的影响越大。
当我们真正接受悲伤与不幸不可避免时,我们的苦难反而减少了。
在情绪低落时说:我很伤心,比说:我很坚强,要有效得多。
对情绪的态度: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所会引发的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责。
不要传递坏情绪,而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及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
对待情绪的方法:
1.自我合理宣泄,跑步、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
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
3.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平静的音乐。
4.暂时离开让自己有情绪的场合,给自己独处的空间。
5.心理暗示、自我安慰。
6.化悲愤为力量。
练习瑜伽和冥想。
接受对方的情绪就是 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 我愿意与你沟通。
补充:
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
负面情绪没有什么不对的、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很自然的事情。
亲子教育:
帮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宣泄情绪(可借用上文)。
尽量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避免孩子的不良情绪。
培养孩子遇到挫折时的积极情感。
鼓励孩子谈论感受、分享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
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肯定。
二、愤怒
分析:
愤怒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如果一个人能发出脾气,这是好事,他不会抑郁。如果愤怒不能够表达出来,转而向内,就变成了向内攻击。但是不提倡主动发脾气。
发脾气或者愤怒也并非都是坏的事情,有的时候可能会遭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是被诬陷等等,这种时候发脾气和愤怒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和争取权益的方式。
即使对方是错的,发脾气也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要因为发怒而过分自责。大家都是凡人,发点脾气难免。谁都有性子。
有些人很容易生气 可能是他自己需要做好情绪管理 而不是你做得不对。
方法:
对于爱发脾气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爱发脾气,以求得他人帮助。让周围人经常提醒、监督你。
1.深呼吸,从1数到20。
2.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听听音乐、散散步,你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3.当你在动怒时,最好让理智先行一步,你可以自我暗示,口中默念:“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发火是愚蠢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4.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另外,当你的心情变得极度愤怒且又冷静不下来的时候,多看看蓝色和绿色就会让你平静下来。
5.坐下来降低愤怒情绪。
6.可以找到沙包和运动发泄,或者打坐调息。
7.表达你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
8.换位思考是一种心理平衡和调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愤怒就会渐渐平息或消失。
(中医上:点按太冲穴)
处理:
1.一旦发了脾气,要学会反思。我出现不良情绪,是否自身也存在问题?
2.及时道歉,并且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和类似的错误。
亲子教育:
1.对待孩子,不要过于骄纵,不要养成孩子任性的个性。有些状况下可以不满足他。
2.培养孩子对于他人的尊重和适度谦让的品质。
3.培养孩子学习瑜伽和冥想修身养性。
4.小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避免打骂。冷处理,不理睬,但是偷偷观察他的反应,适时干预。
5.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协助他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6.多鼓励、少指责,接纳孩子。
7.告诉孩子,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三、
职场经验:
1少说他人坏话、不议论老板
2客观看待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3尊重公司里任何职位的人、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4尽量不去得罪任何人
5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比抱怨更重要
6学会夸奖他人
7不拉帮结派
8个人情绪不要带到工作中
9尽量化敌为友
10虚心接受意见、向竞争对手学习
11尽量低调
12不要越级讨好
13不要想着快速上位
14做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要太有个性
15合作、留有余地,协商的口吻
16找到相同点、共同话题来交朋友
17不要公开顶撞上司
18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19结交不同层级的人
20不带目的的交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1聆听他人的声音
22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23发展我们的长板,而不是关注自己的短板
24真诚,少说谎
25素质:无私、正直、善良、开朗、热情、忠诚、诚恳、坦率和幽默
26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
27不高傲
28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29守信用、易接近、亲和
30不要泄露别人的隐私
1自我管理,例如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2学会沟通,注意语气和态度
3善于学习,保持竞争力。同时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指导
4不害怕失败,失败不可避免,从中吸取教训
5形成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6善于倾听,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应
7保持自信,保持信心和勇气,敢于尝试新事物
8加强合作,积极地参与到团队中,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向他人提供帮助
9坚持自我反思,及时自我改进和完善
10学会说“不”,不要承担一切责任
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
学会吃亏但不吃哑巴亏
职场谈判:
谈判时,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了解对方的需求,根据情况做出对双方最好的决策
找到共同点,建立融洽的谈判关系
适当的时候,学会让步和妥协
给对方提供选择
四、急躁
释义:
急功近利的意思就是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违反了客观规律的做法。
悦纳:
急躁也有好处,急躁者的优点是执行力强、用心和负责。
分析: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某些情况下,耐心和沉稳更能够得到好的结果。而过分急躁的情绪会妨碍人们做持续努力,最终影响目标的实现。
不提倡毫无效果的急躁,想要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要过度。而且再好的初衷,也需要客观条件的允许。
着急并不能解决事情,想要更快的做到,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种企图通过"短期突击"立见成效,经过一阵子的奋斗就来一个一鸣惊人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态度:
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培养自己遇事不慌、面临大事能够冷静从容的心态。
考虑到急躁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急性子做事干练积极的优势,同时不过分追求目标、急于求成,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行动。
方法:
1.预防。
在安排具体事情时要有余地,给自己宽松的时间安排。
2.处理。
当急躁情绪已经产生时,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放松,暗示自己“这件事根本就不值得着急”,“着急会把事情办坏的”; “慢一点、放轻松一点”。
注:这些暗示也可以用来告诉身边的人(包括孩子),提醒他们。
在感觉自己很急躁的时候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漫画或写毛笔字。
3.日常训练。
耐心倾听他人说话,尽量不插嘴打断别人的话题;让自己等待动作较慢的人把事情做完,不要越俎代庖;耐心回答他人的问题。
做些锻炼耐性的事情,例如练习书法和临摹绘画、解乱绳结、解魔方、拼图、钓鱼,女性朋友可以做刺绣和练习芭蕾。
注:这些事情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去做,以培养平稳和冷静的内心。
4.通用。
可以听一点柔美缓慢的歌曲,喝喝茶。
去看看大自然,吸吸新鲜空气对自己有帮助。
为了避免急躁情绪,可以多选择清静的场所。学会独处和静思。(由于急躁失去了对象和场合,更利于我们冷静和反省自己。)

亲子教育:
学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语言上安慰和鼓励,包容他的急躁情绪。
不要训斥和指责孩子。
提醒孩子做事情要关注过程,不要虎头蛇尾。
教会孩子延迟满足。
让孩子们玩一些益智玩具 让孩子从易读的书开始 家长不要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者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学习瑜伽和冥想来培养平静和淡定的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1
情绪对沟通的影响至关重要,人的情绪状态会左右接收和传送信息的方式,还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例如:
如果你觉得情绪激动或紧张,沟通就有可能受阻,因为你本应更为理智的思想过程可能被这些情绪所蒙蔽。你还有可能以一种比预期更加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接受信息。
如果你对与你进行沟通的人抱有强烈的反感,你对信息的解释很有可能受你看法的影响。同样,你所沟通的任何内容也有可能受别人对待你的态度的影响。
如果你对某事特别感兴趣,你更有可能选取与自己心仪的事物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而且会忽视或根本不去注意其他事。
不管是对下属也好,还是对其他人也罢,在你有任何情绪的时候,通常所说出来的话,不会对事情和发展有建设作用,只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是体察自己的情绪。
[案例分析]
王皓又输了,像雅典奥运会和十运会的决赛一样,王皓在已经取得“直通不来梅世乒赛”通行证的情况下,在最后一场决战中,又犯了老毛病,输掉了最关键的比赛,输在了自己手里。
“王皓你就是懦弱、胆怯,你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不堪一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在全国人民面前劈头盖脸地怒骂了王皓。批评来得如此猛烈、不留情面,尤其是面对着电视直播镜头,在全国人民面前。而面对突然发火的总教练,16名在场的球员大气不敢出,王皓更是一脸的诚惶诚恐。
许多看到此画面的人觉得这一幕是如此熟悉,虽然情景不完全一样,但是话语,遭上司和老板猛“K”的场面却是极为类似:“你怎么办事的!不会看清楚了再拿来?”、“你有没有脑子?”、“跟你说了多少遍,还不知道?”、“再干不好就走人”……
我们可以理解上司的这种反应是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反应,但是当他被赋予上司的身份时,他的这种表现不仅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
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是许多管理者应该补的一课,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显然并未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潜意识中还是“爱之深,骂之切”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做的转变可能非常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在对自己的情绪体察后,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不管是生气、发火、愤怒,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别人做的不对,惹到了自己。领导者内心一定有个声音在说‘员工没有听我的话,按照我的意见去做,就是不对’,或者认为‘你做得不好,不完美,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或者‘犯了错误是不可以的’等等。其实,情绪是本人的信念、价值的产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决定的。更进一步讲,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必然都是本人的信念、价值里有一部分受到了冒犯。因此,管理者要进行情绪管理就应该了解对方对待事物的想法和信念是什么,和自己的想法信念、单位主张的价值观有没有不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判断双方的目标是否是明确的,可以达成的。作为管理者就是应该让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断地扩大和兼容。”这是“情绪管理的治本之道”。 [巧手点金]
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和员工的沟通中,不妨尝试“三明治法”。简单说,就是要首先肯定对方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接着是“我的建议是什么”,最后,要告诉对方“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什么”。方法简单,但效果不错。 另外,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可以让自己“冷静”:
延后24小时,把自己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发生的事或说出的话,你的感受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但你收集信息的能力一定会变得更强,你也一定能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延后,可以在回应之前深呼吸一下,然后再从1数到5。如果你还需要多一点时间调整心情,可以问对方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何这样做?这个问题可以帮你争取一些时间,而对方的回答也可能与你原先的设想大不相同。
注意你的第一反应,选择你的第二反应。第一反应通常能够揭示出我们对对方的评判如何,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评判都是批判性的。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找出第二反应。你可能仍然会感到不快,但你却能更好地控制接下来的沟通。
因此,沟通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个人的喜怒哀乐影响沟通的过程,避免造成“冲动的惩罚”。“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使你能够避免陷入负面的连锁反应。冷静下来,你就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并做到操之在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