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kson bias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berkson bias名词解释:伯克森偏倚。

由伯克森(Berkson)于1946年提出的一种选择性偏倚,即在选用医院患者做病例-对照研究时,暴露于某种因素的对象与不暴露于该因素的对象入院率不一致导致的偏倚。虽然在一般人群中该因素与疾病并无关联,但在此类病例-对照研究中,因上述入院率不同可能造成虚假的关联。

1946 年,梅奥诊所的生物统计学家约瑟夫·伯克森指出了在医院进行的观察性研究的一个特性:两种疾病即使在一般人群中彼此不存在实际联系,在医院的病人中也会形成某种似是而非的关联。

直到1979年,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位研究统计偏倚的专家,大卫·萨克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伯克森悖论是真实的。在一个案例中,研究了两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骨骼疾病。在一般人群中,大约有7.5%的人患有骨骼疾病,这一比例与患者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无关。

偏倚的例子:

1、入院率偏倚,又称为伯克森偏倚,是指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差。在医院内选择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就容易产生该种偏倚。冠心病患者会自觉改变其饮食结构,肺癌病人会主动戒烟等,导致暴露与疾病的联系被低估。

2、易感性偏倚,有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观察人群或对照人群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导致某种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易感性偏倚的典型例子是在对职业性疾病研究中的健康工人效应。

3、无应答偏倚,无应答者是指研究对象中那些没有按照研究设计对被调查的内容予以应答者。某个特定样本中的无应答者的患病状况,以及对某一或某些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与应答者可能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