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么?(越全面越好)

如题所述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何为无为?无为的思想为什么被众多人关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无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
《道德经》一书被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探求的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而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道超乎万事万物之上,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无为、自然、不争又是道的本性,因而无为就必定是遵道之为。无为在治国方面,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为大道归一,天地人规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国,还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个规律。
其次,无为就是用无。即用无的原则去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为,这也是道家的执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们知道“无”是道之体。当然,我们不但要认识“无”,更要懂得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
《道德经》中关于用无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论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取天下常以无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言,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为无为。
道常无为。
吾始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遵道而为,是有若无、实若虚、退为进、守为攻、弱为强,是善于用无的原则去为。用这个原则可以治国、也可以修身、齐家,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而得到众人的推崇和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9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9
简单点说,道德经说的就是一个具备“道”和“德”的人,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事,同时用世间自然万物阐述了“道”究竟是什么(不过关于这点,至今学术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或者说是“道”功用
第3个回答  2019-03-19
老子在 道德经 提出很多宇宙真理规律林林总总 包罗万象 层次极高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许多现代人错误地理解为“无为”,实际上,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好理解,自古在中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没有不通读《道德经》的。而无为呢?无为就是无所谓,对一切事象都不放在心上,对人生无所谓成败;对事物无所谓美丑、好坏;对世态无所谓幻化变迁追问

没看懂题目?牛头不对马嘴

第4个回答  2019-03-19
老子的思想是一个道子道的运行法则是自然,称道法自然,世间什么东西的行为最接近老子所说的道呢,看老子的人有千千万,从老子中得到,悟出道理的有政治家,有倒是有文学家科学家,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悟出来的道理也不相同,但是都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想领悟,老子是非常难的,但老子的开篇第1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古到今注解,不下30多种。道家说,道可道的道士悟道名可名的名是法系,也有人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事倒是可以说的,但是不是一般人可以说,您可以去争取,但是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征取的名。又有人说,意思是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道理,能叫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我对那一句的理解是,到万物的运行法则可以简称规律,就是所有我们能看到的食物的具体表现,简称食物痊愈的意思是,规律可以是你可以,以前看到的规律,但不是永远都是,会是这个规律,食物可以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也可以不是这个样子。意思是万物的运行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具体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