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产客机 C919 首飞成功?

如题所述

         C919既然是民用大飞机,肯定是为了市场化,为了赚钱。要市场化,就必须要按照现有市场规则办事。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也会按国际适航标准来取适航证。C919首飞成功后,还要进行各种试飞科目729项,预计飞行4200小时,2282架次,才能完成试飞取证任务。 预计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取证。在取证之后C919才能批量生产,交付客户使用。就说取证这一项,C919 肯定先拿的是中国民航总局(CAAC)的适航证。然而要拿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颁发适航证,肯定不会很顺利,因为竞争对手空客、波音摆在那里。

C919对标的是空客320和波音737系列客机。不管FAA和EASA什么时候给C919适航证,对C919影响都不大。因为C919的市场,首先是中国国内以及亚非拉等国家,产能刚开始也只能满足这一市场。目前C919已经有了500多架的订单,按刚开始每年20到50架的产能,也需要生产10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C919当天的首飞其实不是一次“孤独”的飞行,还有一个伴飞飞机——东航公务机公司的一架莱格赛650。(单身狗请吃下这枚狗粮!)在空中,伴飞飞机对首飞飞机进行实时观测、记录飞行数据、拍摄照片和视频,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伴飞飞机的机组人员将立即向首飞飞机的机组人员发出警告,向地面管控人员报告,并引导首飞飞机安全降落。它还将监测首飞的空中环境,确保不会有其他飞机闯入首飞的飞行线路,并杜绝任何窃密的隐患。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的伴飞小伙伴是一架东航莱格赛650公务机。

         大家肯定很好奇公务机升空伴飞的重要任务是什么?国外客机首飞时,一般都会安排一架飞机伴飞,伴飞飞机先于首飞飞机起飞,提前进入首飞空域,实地了解首飞高度层的风、温、云况等气象条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知地面指挥,首飞飞机根据这些信息做好飞行前准备工作;另外,在空中,乘坐伴飞飞机的工程技术人员会近距离监控首飞飞机的飞行状态、对飞机的外观进行观察,机组间进行通话沟通,为首飞飞机提供高度和速度参考。

第2个回答  2017-10-29

         其实我想从侧面谈一下C919的成功首飞。说说自己在商飞工作的感触。在网上,总能看到有人说,大飞机的核心部件都是国外生产的,确实,并不是我们不想采用中国自己的部件,我们是真的没有这个技术,没有这个能力去生产,看看供应商和一些国企成立了多少合资企业,就是为了能从国外供应商那边套一点技术,得到一些核心技术。接下来我想喷一下商飞,鄙人在设计院工作,设计院的很多系统岗位其实都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看看文件,走走流程,真正核心的东西是很难接触到的,是一个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而且商飞的待遇微微超过上海的平均工资,最近几年物价飞涨,待遇只减不增。

         但是商飞每年的招聘要求都是本硕是三航院校或者985院校的,导致愿意来设计院工作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工作的低门槛性,在上飞院的员工也比较难跳槽找到合适的工作。新来的员工拼命干活,工资还不如工作好多年在体制内打算混吃等退休的老员工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都很低,这也是C919一再推迟首飞的原因吧。Anyway,消化一下负能量,学弟学妹们如果有一个大飞机梦想,可以来商飞,一起见证未来。关于老员工比新员工拿的多是正常现象:对的,一个单位资历老的比新来几年员工拿的多是正常现象,因为老员工有经验。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很多技术含量的岗位,新来的员工很快可以上手,工作量却是老员工的好几倍,待遇却不如老员工,完全不是多劳多得,当然会怨声载道。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员工都没什么事情,我只是说明大多数情况。

第3个回答  2017-11-10
“并不能说成功,只是也看不出失败。这不是什么首飞。是第一次样机飞行试验。飞行过程中,对有关的测试部分进行测试,收集数据,下来分析。飞机飞了一圈,没有掉下来,不等于没有问题,要看数据。当然如果掉下来,那问题就大了。目前只是根据设计,把样机样机造好了。样机需要测试,看看他各个方面是不是达到设计要求,有没有问题。多半会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查出问题在哪里,如何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再测试,如此反复,直到没有问题。这是正常的研制过程。样机有好几台,还要继续做很多各个方面的试验,以及必要改进。样机的制造方式可以和批量生产不同,最后成功的产品必须是批量生产,所以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产品还在研制过程中,还没有成型,离开产品成功还有一段距离。”
第4个回答  2017-11-15
希望大飞机也高铁路子逐步国产化国人智慧世界前几名一定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