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不适合创业?

如题所述

之所以很多人不建议大学生创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学生创业从概率上来说太低了。其实不光是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就创业本身而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率是不足10%的,而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仅在4%左右。

独角兽工场认为,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这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创业需要的不仅是一腔热情和天马行空的想法,最本质的还是要落实到资金上面。

在校大学生一般而言自己是没有积蓄的,要创业的话,要么是家里提供第一桶资金,要么就想办法融资。而大学生在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和人脉等情况下,融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其次,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受的书本教育,和社会上实际的工作情况是有出入的。

现实生活远比书本知识要来得更复杂。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历练,也没有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弯路,也很难去对付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

再次,很多能力其实是需要在毕业走上社会之后逐步去学习和累积起来的。

例如看懂财务报表的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沙盘推演、绘制脑图、谈判技巧等等。这些技能学校一般都不会教的,需要在工作岗位上逐渐累积的。

不过虽然成功率不高,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最有冲劲和梦想的时期,创业是他们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一个路径。不能因为成功率低,就不让大学生创业,这种想法也没必要。

如果一个大学生,愿意去实践梦想,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

所以支持他人实现理想的态度还是要有的。这总胜过一辈子碌碌无为,或者到了三四十岁输不起的阶段再去创业吧。所以独角兽认为虽然创业成功不易,但也要鼓励年轻人,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才叫创业!

社会的价值导向不同,人们对创业的理解也不同。

在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创业的内涵是积极参加劳动实践。站在“创业”本身意义上来说,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才是创业的本质。大学生创业,也就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去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将自己的所学与劳动实践完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一方面,通过劳动实践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另方面,又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新的研究课题,拓展学习的视野。所以,不仅仅是大学生,包括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要将学习与创业结合起来,方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创业被认为是“赚钱”。把创业理解为“赚钱”,完全是背离了创业的本质。如果学生完全陷入在“如何赚钱”的思想意识中,那肯定是没有心思认真去学习的,最终也就成了不学无术的人了。

据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张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性质的创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反对学生参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创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5
大学生也可以创业,但是相比其他人群,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多,因此不太适合创业。以下是一些原因:
1. 缺乏经验: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难以在创业过程中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
2. 资金不足:大学生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创业项目,也难以获得投资和贷款,因此难以实现创业梦想。
3. 时间不够:大学生通常要同时应对学业和创业,时间比较紧张,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创业项目。
4. 社会资源不足:大学生的社会资源比较有限,难以获得更广泛的客户和市场,也难以建立起强大的商业网络。
5. 压力和风险:创业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承担这样的风险和压力可能会对学业和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可以创业,但是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建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经验和知识,多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将来的创业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考虑在毕业后再去创业,这样会更加成熟和稳重。,大学生创业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领域。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创业计划和策略,避免盲目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增加风险。
2. 寻求合作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可以寻求合作和支持,和同学、教授、校友等建立联系和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可以利用大学的社团和创业平台,扩大人脉和资源。
3. 注重团队建设:团队是创业的核心,大学生创业也需要注重团队建设。要选取志同道合、各有专长的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共同推进创业项目。
4. 学会营销和推广:创业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市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因此大学生创业也需要学会营销和推广。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大学生可以创业,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量力而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寻求合作和支持,注重团队建设,学会营销和推广,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创业梦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1-29
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来得快,说来就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大有横空出世舍我其谁的鸡血范儿。但这种创业热情来得快,也走得快,因为很多创业的问题没有考虑到,遇到实际情况特别是挑战和困难,很容易泄气和退缩,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弱。这是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容易犯的通病,对待创新创业不够认真,缺少一点仪式感和尊严感,有点儿戏的意思。成都某高校食品科学系6名研究生筹资20万元,打算在成都开20家“六味面馆”连锁店,4个多月后,第一家店就挂牌转让。

第二没有足够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不是对市场敏感的成熟创业者
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和成功的企业家不看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呢?原因就在于大学生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创业过程中,不够靠谱。按理讲大学生没有什么包袱,最能够甩开膀子干,事实却是信誓旦旦全身心投入,但根本没有“all in”的决心和成熟的创业规划。智联招聘《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表示,2013、2014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3%、2.9%,而2015年比例“猛”地达到了6.3%,比2014年翻了一番。而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创业的人群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这也意味着没有抓住市场,52.5%大学生创业者没有熬过三年。

第三没钱没资源没技术,还眼高手低

大学生容易犯的另外一个毛病,就是眼高手低。重庆某高校学生开了一家网站,注册用户已有100多万人,但他不知道怎么利用网站盈利,只坐等收购或风投垂青,结果至今仍为生计发愁。自命不凡,以为有一个创新创业的概念,然后就可以当上CEO,娶上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除了啃老依赖亲朋好友给钱创业的,大多数大学生一没有钱二没有资源三还没有技术。新东方创始人、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俞敏洪就说过,他接触的那么多大学生项目里,95%是没有创新的。这跟中国高校的科研氛围有关系,但也跟大学生自己在创新创业中的心态和行为直接相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