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总是针对你,不论你做什么在他眼里都是个错,怎么是好

我本来是新来的,刚转正没多久,上司让我写一个工作汇报给他看,我写得很详细了,是他没看见,就赖我没给他写清楚。问我们问题,明明是同一个意思,从我嘴里说出来就是这也不行,哪个不该,从一个老员工嘴里说出来就是好好好是是是。。。。。。而且他总是不明白我的意思,也没给我解释的机会,就按他的想法乱批一通,就算后来我给他解释了,他的回答还是你就是错措错!!!!!哎~~~~~~

君臣有义------论上下级相处之道 君与臣,是中国五伦之一(夫妇 、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和其他五伦之道要求各自尽责的道理一样,君臣相处,也要君尽君道,臣尽臣道。君道,也就是为君者的责任义务;臣道,就是为臣子者的责任义务。推而广之,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为上级者就是“君”,有其君道;为下级者就是“臣”,有其臣道。只有君臣各守本分,各尽其道,每个人将自己的责任义务尽到,单位组织才会顺利发展,国家才会长治久安。这个道理,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论是为国君,还是为上级,其 所在的地位都高,其所负的责任都重。故为君者比为臣者更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更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才能不副其职。即是说,对为君者的要求比为臣者要高。君道,首先要求为君者(上级领导)对待下属要秉以仁心。《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无论下属是否已尽其职责,为君者都要以仁心视之。此点特为中国古人所强调。中国古语:“作之君,作之亲, 作之师”,一人成为他人之领导,则要视所有员工为自己的亲属,在感情上要爱护提携;同时还要有师长般的情怀,在工作上对员工多培养,多锻炼,希望员工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才。视部属如子女,视部属如学子,这是任何一位领导所应具备的心态。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子曰:“政 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中国传统观念:社会风气不正,下属行为不端,其责任都在上面,不在下面。“上梁不正下梁歪”,“乱自上生”。身为一国之君、部门领导,自身行为不符道义才会引发如此后果。所以下属行为有错,领导者首先要反躬自省,先要检讨自己,而不是一有过错就诿过于他人。如此,才能使下属真正对领导心服口服,领导才会在下属心目中有真正的影响力和威信。现今社会上许多单位的领导人不明此君道,内心深处视员工为工具,为奴才,一出问题就在员工身上找原因,找替罪羊。如此心态行为,哪里有一丝为君者之风范?为臣之道,以道义为标准。孔子 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为君者的思想、行为难免会有偏差,为臣子者的责任就是提醒、劝谏,使为君者有所醒悟,从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如此,君臣各负其责,上下一体,才会使组织、使国家兴旺发达。如若为君者不听讽谏,一意孤行,则为臣者劝谏若干次后,自可缄口不言,因其自身责任已尽矣。所以孔子又说:“勿欺也,而犯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可见,无论君臣,都是以道义为 最高标准。孟子的话:“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道二,仁与不仁而已。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道义不仅是君臣相处的最高标准,而且也是所有人相处的最高标准,如夫妇,如父子,如朋友,其相处无不以道义为旨归。中国人认为,个人一己的小生命,短暂而狭仄;只有仁义道德,才是全人类广大悠久、历万劫而不朽之大生命。人人讲求仁义道德,则一己之小生命自可融入人类之大生命中,而使人生价值真正得以实现。如孔子,为一2500多年前之古人,历千百年来永为后世瞻仰,则孔子岂不至今仍活在我人之心中乎?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说,泽被后世,光耀千古,使得中华民族历经千余年而仍充满了勃勃生机,儒家学说在今天仍然对全人类的发展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则孔子之生命岂不仍亘古而常存乎?正因为中国人以仁义道德为生命 ,所以中国人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中国,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在西方人眼中,拿破仑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但在中国人眼中,拿破仑不但不值得尊崇,相反,还要将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身为一国之君,拿破仑两次战败投降,于国于己,耻莫大焉。许多当代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也崇拜此人,真使人啼笑皆非。与其崇拜拿破还不如崇拜乌江自刎的项羽,更有英雄气,更具气节,更见大生命之价值!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遂有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忠,不仅忠于君,于一切人,一切事,皆求其忠。孝,不仅要小孝于家庭,更要大孝于国家。忠孝仁义,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相通相融的。但后世的中国社会,多强调为臣者对皇帝之忠,要尽其臣道;少提为君者亦应对国事尽忠,要尽其君道。这在君臣大道上,显然已有了明显的偏差。君臣一体,各尽其道,方显道义。严苛于臣而宽宥于君,岂不于道义有亏?抑且忠孝仁义,以仁义为核心。 教孝以育仁,教忠以全义。没有仁义这个大本大源,则孝为私孝,忠为愚忠,此皆不可取。讨论君臣之道,犹需在仁义这个大本大源的范围内来讨论,否则即失却标准。君为国而死,此即尽其君道,因其忠于国事;此时臣若以死殉君,则忠君即是报国。君无道而死,此时臣则不必殉君,因其君未尽其君道。此时殉死,只是殉于一人,而非殉于道义。此乃愚忠小忠,非公忠大忠。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及其亡,有人为之殉国。此非殉忠殉节,不值得提倡。清亡,亦有人以遗老自居。凡此,皆是于忠孝观念未得正解,未能于殉忠殉节与殉人殉道有明辨。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正因为君臣大义如此,所以中国 人特具“气节”的观念。士可杀不可辱。为了理想,为了信念,头可断,血可流,身可殁,而此气节不可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这种观念的陶冶下,中国人特多忠贞爱国之士,犹在国破家亡时表现最为明显。宋亡,文天祥组织义军抵抗,终遭失败。其所作《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大义凛然,光耀千古。明亡,夏完淳以十四岁弱龄随父起兵,最终兵败殉国。其临终诗《别云间》,荡气回肠,充满了一股英雄气。即如柳如是,以一名妓,犹能殉国,较之钱谦益不知高尚几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不知有多少中国人留下了可歌可泣之故事。气节观念,对塑造中国人明辨是非、忠君爱国的民族性格,产生了绝大的影响。君臣有义,以仁义为相处之最高 标准。固然秦汉以后在君臣大道中,苛责于臣而宽宥于君,这已于君臣之道有了极大的扭曲,但为臣者更加严于律己,更加恪守臣道,使中国历史上大臣、名臣辈出,为臣者之道德风范远过于君,为臣者对社会的影响亦远过于君,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实在不是少数几个明皇圣帝所堪比拟。汉之张良、汲黯、苏武、张骞、司马迁、马援、郑玄、诸葛亮、管宁,隋唐之赵绰、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元绂、狄仁杰、张巡、许远、颜杲卿,宋之赵普、杨家将、吕端、包拯、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程颢、程颐、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明之刘基、宋濂、方孝孺、于谦、王守仁、海瑞、戚继光、袁崇焕、史可法,清之于成龙、靳辅、林则徐、曾国藩,灿若群星,不胜枚举。中华民族的文化道统能够绵延不绝,中华民族历五千年始终能够成为一广土众民之统一国家,以孔子为发端的士阶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贤相良吏,实在是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相形之下,为君者能够善尽君道的实在不多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少数几人而已,其余皆不足观。老实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若无臣道的卓越表现,绝无可能有我中华民族如此优异之成绩。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 出外做事,仍然面临着君臣之道、上下级关系的处理问题。前已言之,方今社会,许多领导、一把手不明君道,并未以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仁心仁德来看待下属,只是视员工为获得企业业绩、自己升迁的工具而已,视员工为手段、工具、甚至奴才,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如何使员工对领导产生尊重心、追随心?如何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又如何谈得上企业绩效?社会上流行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被许多管理者奉为不二法典,殊不知员工都会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在领导眼中只是一种“资源”,一种能为他带来利益的“人力资源”,领导并未将自己看作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此种西方移植而来的观念,根本上就是视人犹物,并非尊重人性人道,如何是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孟子的名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实在值得每一位领导者、管理者深思。作为员工、下属、被管理者,同 样要以道义为标准来看待应对上级。上级可能没有那么高的君道修养,并不能令人满意;但我作为下属,首先要将自己的责任尽到,将自己的角色演好。我不能以领导未尽其责作为自己不尽己责的前提和借口。他人如何,我无能为力;我能做到的,只是将自己的本分事做好,将自己的责任义务尽到而已。领导工作有差错,我自然要自尽己责及时提醒、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甚至不惜使领导“龙颜大怒”。如若此领导真有些管理才干,事后自能明白下属的苦心和忠心,自会对此下属另眼相看;如若此领导根本不足以为人君,根本体会不到下属苦谏的一片忠诚,则此下属自应寻找机会另谋高就。“良鸟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用现代词来说,老板与员工有互相选择的权利。许多政府公务员怠于政事,推诿 塞责,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未尽臣道,用现代词来说就是缺乏职业道德;许多人受雇于企业,受人之托却不忠人之事,欺上瞒下,假公济私,只要我的利益不受损害,企业倒闭老板破产皆于我无关,甚至巴不得如此。臣道如此,君道亦然。许多人一旦成为领导,立刻露出“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丑陋嘴脸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仁爱精神,认为员工给我卖力是天经地义之事。西方文化传统无君道臣道的观念,但社会契约精神深入人心,老板亦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中国文化传统更有人情味,更人道,希望老板和员工和衷共济,共同发展,共尽道义。许多当代管理者也用西方的那一套“科学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实践,却效果不佳,于是大骂下属“素质差”“中国人有劣根性”。殊不知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性格不同,管理领导之道自然有差异。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传统的管理之道不知比所谓的现代管理前沿理论高明多少倍,它才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更人道,更有人性。领导于此君臣大义茫然无知,不知他的劣根性比下属能少几许?当今社会,君臣之道义精神几乎 已荡然无存。为君者(领导)不尽君道,为臣者(部属)不尽臣道,彼此互相利用,钩心斗角,一切以功利为目标,很少以道义为准绳,遂造成各种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之局面。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且待可畏之后生,来收拾此不堪入目之残局。祈予望之,祈予望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1
直接问他你错在哪里,看他说不说得出来,说出来的话,你就看他说得对不对,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有错就改;如果没错,是他在无理取闹,最好换公司
第2个回答  2010-07-31
那就他说什么是什么,自己少做主,干事积极点,这个社会要学会忍!!!
更重要的一点,你还要每天对他笑脸盈盈!!!要是真的不想干了!就直接炒他鱿鱼!~
第3个回答  2010-07-31
揍他个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