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患者手术后康复时需要什么训练?

如题所述

 腰椎退变性疾病,尤其是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常涉及脊柱的减压、固定、融合。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多数脊柱融合的患者可获得即刻的脊柱稳定性。着使得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成为可能。
  术后早期开展过剩肌和股四头肌以及腰背肌的牵拉训练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防止神经根粘连和瘢痕形成。每次牵拉动作可持续30秒,重复3次,左右侧分别进行。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每2小时重复一次。
  神经牵拉训练可以仰卧位进行,将下肢伸直,慢慢抬离床面,直到大腿后部感觉到张力为止。可用手于膝下辅助抬腿,同时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股四头肌牵拉需仰卧位进行,使足跟尽可能靠近臀部。
  一、术后1-9周:术后静态稳定训练
  之所以称之为静态稳定训练是因为此期的训练只包括肢体,而应尽量避免躯干下部的旋转或屈曲。具体内容如下:
  1、骨盆倾斜训练,俯卧位,膝关节屈曲,使腹部向脊柱倾斜。
  2、相同体位,下肢交替抬起约3-4英寸,保持骨盆水平。
  3、提髋,使躯干升起,自肩到髋关节保持直线,也称搭桥训练。
  4、俯卧位,双手背后,将头和肩膀轻轻抬离床面1英寸,注意始终保持视线向下。
  5、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双髋关节交替后伸,注意保持骨盆水平。
  6、牵拉弹力带,作划船的动作,保持肩关节和胸廓固定,训练躯干上部的力量。
  手术后的最初6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6周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训练量和训练项目。动态训练开始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脊柱的稳定情况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决定。
  二、术后6-12周:增加动态稳定性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活动躯干部,因此需训练球辅助训练。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1、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将头和一侧肩膀抬向另一侧的髋关节方,通过此动作训练腹部肌肉力量。
  2、四点跪位,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交替抬起,以后伸背部。
  3、上肢保持固定,躯干部后仰以牵拉阻力带。
  4、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阻力带一端固定于地面,双手抓住阻力带另一端自左下向右上方向牵拉,同法训练另一侧。
  使用训练球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关节活动度,而非最大限度的扩大关节活动度,这点对那些不熟悉训练球的患者尤为重要。每次训练强度以出现疲劳感或难以维持平衡为准。具体内容如下:
  1、坐于训练球上,交替抬起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
  2、坐于训练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移动训练球,注意保持肩关节水平。
  3、腹部卧于训练球上,双上肢支撑并向前移动躯干,直到训练球移动到大腿下方,交替抬起大腿。
  4、跪位腹部卧于训练球上,利用上肢向前移动躯干,注意保持躯干平直。
  5、仰卧位,将训练球置于双小腿下方,抬起髋部,臀部和躯干下部,使腹肌保持紧张。
  三、9-12周:在轻度载荷下开始强化训练
  在此阶段常规有氧训练对促进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常规有氧训练可增加血供和氧供,保持体重,减少脊柱的所承受的载荷。训练时间可从每天几分钟增加到每天30分钟,以不出现疼痛为准。推荐的有氧训练项目包括散步、游泳、蹬车等。但不推荐跑步、跳舞和体育运动等。
  因害怕融合失败而放弃训练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尽管医生对训练的方法和强度有不同的观点,但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后康复训练对提高融合率和手术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具体的训练项目应根据患者术后的不同阶段和植骨融合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1
很多患者在做完腰椎手术后,常常由于症状改善明显,就忽视了术后的康复锻炼。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出现腰部发酸、无力、疲劳等症状,又怀疑是不是手术没做好,其实这是因为术后没有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原因。
那么,腰椎手术后应该怎么锻炼腰背肌呢?
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可以躺在床上,“去枕平卧,双手肘部撑床,双脚稍分开与肩同宽,腰部用力向上顶起,然后坚持五秒钟”的方法来进行腰背肌锻炼,一般以每天练习100个为标。
当然,不需要一开始就能练习100个,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达到每天总共练习100个即可。如果持续久坐超过2小时,建议加做一组。
术后多久可以开始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呢?
一般来说,微创手术术后第三天开始,可以进行腰背肌锻炼。开放手术术后第七天开始,可视情况逐步进行腰背肌锻炼。
术后进行腰背肌锻炼对手术部位会有影响吗?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对手术部位没有不良影响,相反对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腰背肌锻炼时需要戴腰围或者支具吗?
不需要,应脱下腰围或支具进行练习。
锻炼的时候,腰部挺起来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不是。挺腰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腰肌劳损,建议按要求,每次挺腰维持3-5秒,旋即放松3-5秒练习即可。
腰背肌锻炼需坚持多长时间呢?
至少三个月,最好长期坚持练习,益处多多。积极且正确的腰背肌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维持起到重要的作用。
什么样的情况不适合做这个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伴有腿痛腿麻的患者,如果没有手术摘除突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进行该锻炼的时候有可能导致腿痛加重,应停止锻炼。
第2个回答  2021-12-22
对于腰椎病患者来说,术后能否恢复完全,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尤为重要!正确的锻炼方法可有效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锻炼方法: 1、“五点支撑”法: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利用五点(头、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腰背部尽量悬空,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的目的(见图),该方法简单易学, 可用于术后早期,通常术后3-5天可开始锻炼。 2、“三点支撑”法: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采用三点(头、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尽量后伸,使背悬空。该方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腰背部肌肉。一般要求比较高术后一月有特殊要求才考虑应用。 3、“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见图),该方法对腰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锻炼,通常在术后5-7天可开始用该方法。 腰椎术后的功能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宜,根据年龄,病情,手术方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及耐受性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锻炼强度。手术方式对锻炼内容的影响较大:如采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由于该方法对脊柱结构稳定性破坏小,术后三天即可下地活动,而腰椎融合手术,通常需要5-7天,才能下地活动。
第3个回答  2021-12-27
腰椎病患者手术后康复时要注意保护腰部,可以捆个护腰带,弯腰时动作要缓慢。
第4个回答  2021-12-24
对于腰椎病患者来说,术后能否恢复完全,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尤为重要!正确的锻炼方法可有效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锻炼目的:

  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锻炼方法:

  1、“五点支撑”法: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利用五点(头、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腰背部尽量悬空,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的目的(见图一),该方法简单易学,

  可用于术后早期,通常术后3-5天可开始锻炼。

  

  2、“三点支撑”法: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采用三点(头、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尽量后伸,使背悬空。(见图二)该方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腰背部肌肉。

  

  3、“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见图三),该方法对腰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锻炼,通常在术后5-7天可开始用该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