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是我读过的第二本哲学意味很重的小说,作者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确切的说这本小说是一本完全存在主义的哲学性小说。

它里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也没有多少高深的描写技巧, 更多的是通过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这四个人不断地抛出问题和矛盾, 通过辩证的思维把一个个问题深入到人心。

第一次接触这本小说确实感觉非常吃力,但是它同时又像一块磁铁一样强劲地吸引着你的眼球,即使你读得不是很透彻,但是阅读的欲望却会被勾引得更大。

近乎赤裸的犀利表达把人性中那些隐藏的部分毫无保留地拉到书面上来探讨,让你感觉可怕,刺激又着迷。

第一次写书评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也是想到哪就写到哪。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主要是表达“轻”与“重”这两个对立的存在性命题,通过轻者(托马斯,萨比娜)与重者(特蕾莎,弗兰茨)的生活情景不断剖析轻与重的存在意义以及寻找通往最终幸福的入口。

托马斯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轻者,他热衷于自己的感受,在布拉格这所城市担任一所医院的外科医生,由于医术高明颇受当地人的好评。

他非常理性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对其他事情都表现的无所谓, 你在他的生活之中甚至看不到什么责任,离婚之后对自己孩子除了法院判决的抚养金之外再没有其他一丝一毫的关爱与责任,他有无数的情人,热衷于跟每个女人保持“性友谊”,不会给任何一个女人承诺或者责任,但是同时矛盾的是,在工作中托马斯是一个完全负责的医生——因为医生也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可以这么说,托马斯可以“背叛”任何人,但是他绝对不会对自己的感受不忠,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特蕾莎,“轻”这个词在托马斯心里便显得不够那么纯粹!

特蕾莎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重者,她看重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的责任和意义,认为性与爱是不能区分开的,爱情是建立在忠诚之上的,她从小就喜欢左右手相互紧握着入睡。

在她的世界里, 爱情是被赋予了神圣的仪式感和责任感的, 这种思想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在之前的家她一直秉持着对母亲的爱即使饱受母亲在她身上发泄自己人生的不满,在跟托马斯结婚之后她也同样秉持着作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而忍受托马斯继续在别的女人身上发泄自己的肉欲。

但是也是在遇到托马斯之后,特蕾莎心里一直把“重”当成生命信仰的决心也开始动摇,一方面她对托马斯保持着绝对的真爱,另一方面她又对托马斯混乱的私生活感到厌恶,两者的矛盾和冲突把特蕾莎逼得闯不过气来,但是她还是要为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意义。

萨比娜是一个狂放的画家,她跟托马斯保持着“性友谊”但是却不仅限于托马斯,从小时候起她就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想通过喧嚣吵杂的表面发觉其内在的肮脏,但是却并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思想来支撑着她的叛逆,她是喜欢叛逆,但是叛逆过后的寂寞还是让她感觉到十足的忧伤,要不是她还算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不然她的结局可能会更加的悲惨。

弗兰茨是她的爱慕者,但是她却看不起弗兰茨,她和弗兰茨在对世界的认知上有千差万别,但这并不妨碍她跟弗兰茨做爱并且离开他。

萨比娜跟托马斯一样也是一个热衷于自己情感的人,她的信仰完全来自于她自己的想象,但是跟托马斯的际遇不同,托马斯遇见了特蕾莎的重好中和自己的轻,但是萨比娜却拒绝了弗兰茨的重,独自一个人在轻的道路上孤独终老,最后不留下一丁点人间的存在痕迹,完全消散在风中。

弗兰茨是萨比娜的爱慕者,他是一所大学的教授,为了跟萨比娜在一起,他跟自己的妻子离了婚,但是离婚之后萨比娜也就离开了他,他热衷于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中,即使他不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他还是会遵循当时的法律跟自己的妻子睡同一张床,他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时下的局势里,投入到喧嚣的摇滚乐里和自己的教学生涯里。

弗兰茨在这本小说里是最接近人类生存的一个模样,放到任何一个人嘴里,他都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存者,即使最后萨比娜离开了他,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萨比娜的热爱,他的信仰来源于他对实际生活的认知,尽管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尽相同的,谁又让我们都是自以为是的动物呢?

小说在人物的安排上还是很有意思的,正好两个轻者两个重者,对于轻重两种生存方式的不断交融以此来激发矛盾,他们不同的方式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即使他们是同种属性的人也会因为际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无可否认,这里“轻”与“重”都是自然的生存方式,但是除去只是对立面的关系外,或许它们在人性的层面上还有其他的一些联系。

重者迷恋于轻者。 特蕾莎迷恋托马斯,弗兰茨迷恋萨比娜,这种迷恋是出脱于理性的,完全是人性上的迷恋,迷恋者会千方百计地说服自己迷恋是正确的,被迷恋者反而一直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会存在很久,因为它跟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所以这种人大部分都妥协于重者或是结局悲惨。

轻者迷茫与轻者。 托马斯和萨比娜之间有爱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无可否认,他们的感情是舒适的,但是这种感情并不会维持多长时间,在彼此的身上他们只是感觉到了短暂的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会随着他们自身对自己的怀疑而变得暗淡无光,甚至是厌恶。迷茫终究还是会迷茫下去,轻者与轻者的结合会加快迷茫和怀疑的进程,最后都沦落为存在的一丝剪影,不留一丁点的痕迹,在他们最后离开人间的时候,他们会鄙视自己的一生。

重者厌恶于重者。 在人性中,我们总是乐于去接受那些新鲜的观点的,不满足于现在所处的环境,宁愿背叛现在的自己而去追求一些于自己而言更加虚无的东西,于是偏见和媚俗便由此产生。人是乐于去折磨自己的,就像弗兰茨和他妻子的相处,这点在重者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那我们在这里面得到了什么了?我思来想去想到理性这个词,轻与重,轻与轻,重与重似乎都可以通过理性这个词来达到某种相互的制衡,就像我们的太极图一样。 对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人事保持一个理性客观的认知,再通过宽容心与他们保持相同的频率,这大概就是我们一生所在追求的人生意义与哲学终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