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主要会有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说到植物神经紊乱,很多人都可能不了解,只能根据名字得知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植物神经紊乱其实是一组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的症候群,这种疾病的症状会比较复杂,并且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神经并发症。

植物神经紊乱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1、精神症状

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通常精神都容易兴奋,并且会长期保持精神疲劳的状态,主要就会联想过多,并且会在休息的时候,出现太多的假想内容。所以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常常都会有脑力劳动率下降,并且有身体衰弱的情况。

2、情绪不稳定

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长期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症状,主要就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并且惶恐不安。可能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这些情绪都是患者不自主出现的,这样也就很难进行控制,也无法长期干预。

3、失眠

这是植物神经紊乱患者最典型的一种表现,睡眠障碍常常是在植物神经紊乱初期就会出现的,会随着植物神经紊乱不断发展而加重。除此之外失眠本身就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的同时,还会影响到自主意识。

4、头晕头痛

长期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精神意识一般是比较紧张的,所以也就会感受到头痛的症状,除此之外,头痛发作的时候,患者还会感觉到头部受到较大的压力,可能是重压感也有可能是束缚感。有的时候在头痛发作的同时还会有明显的头晕症状,也就说明患者的神经受到了极大影响。

5、消化道异常

出现消化道异常是植物神经紊乱发作一段时间后会导致的,通常也就会发现患者有明显的胃胀,以及腹泻或者便秘症状。在发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演变为消化不良,影响患者营养的吸收。

6、心脏功能异常

植物神经紊乱是会影响到各个内脏的,对于心脏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会导致患者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这些症状在患者夜间失眠的情况下会比较明显。

7、自觉症状

自觉症状就是患者因为植物神经紊乱而出现的,自我察觉出来的症状,这种症状实质上并没有出现,经过多次检查也无法发现,但是患者本身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误诊,所以往往也就不能在早期发现植物神经紊乱的问题,如果症状久治不愈,就可以考虑一下是否为植物神经出现异常导致的。

植物神经紊乱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不仅不能够保持正常的情绪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因为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的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出现了轻生自残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2

植物神经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及腺体分泌,受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支配和调节,不受主观意志所控制,所以也称为自主神经。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如果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如经过适当治疗,则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心理医学科、心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vegetative system dysfunction

    疾病别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胸闷憋气、心慌、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

    好发人群

    肥胖者、饮食不规律者、不爱运动者

    常用药物

    谷维素、氟西汀、帕罗西汀

    常用检查

    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纹试验

    疾病分类

    目前常见的植物神经紊乱性疾病如下:

    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

    病因不明,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代谢异常有关。

    红斑性肢痛症

    原因不明,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自发性多汗症

    病因不明的,除生理情况以外出现的异常出汗过多的一类疾病。

    雷诺病

    遇冷或情绪紧张后,阵发性肢端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肢端缺血改变,又称肢端血管痉挛症。发作时,肢端皮肤由苍白变为青紫,而后转为潮红。

    病因

    植物神经紊乱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常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性别因素和生物因素。

    主要病因

    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的焦虑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受刺激等。

    家族遗传

    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具有遗传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自主神经先天性功能异常,该病不常见。

    其他因素

    女性由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引起,而男性多受烟草酒精影响。脑部感染发生器质性病变,也可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局部流行病调查,人群中发病率约5%~7%。

    好发人群

    常见于临床上脑力劳动者、科研机构人员、公务员、学生、经常上夜班的群体、饮食作息不规律者以及肥胖者。另外,女性在围产期和围绝经期两个阶段也容易出现。

    好发人群

    脑力劳动者、科研人员、重要岗位人员、学生、公务员。

    饮食不规律者、长期过量饮酒者。

    肥胖或超重者、久坐不运动者等。

    诱发因素

    晚睡

    会使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性格

    不善于人沟通的性格,易激易怒、精神状态差,久而久之也会影响神经系统。

    精神高压

    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系统紊乱,生物平衡打破,可能诱发或加重此病。

    症状

    植物神经紊乱的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

    典型症状

    血压异常波动,忽高忽低。

    也叫直立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变低,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症状。

    心脏神经症状

    胸闷、憋气、心慌,有濒死感。

    胃肠神经症状

    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

    生殖神经症状

    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遗精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健忘、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

    并发症

    焦虑症、抑郁症

    植物神经紊乱的内因有性格因素,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差,内向孤僻、情绪不稳定。外因有长久在高压环境下生活,高级神经中枢过分紧张,难以入睡,形成顽固性失眠,失眠后患焦虑、抑郁风险增加。

    就医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一般可以正常生活,如果出现的不适症状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避免疾病加重,考虑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躯体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日常作息紊乱、入睡困难,高度怀疑植物神经紊乱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若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到心理医学科就诊。

    患者也可前往心内科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胸闷不适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闷、胃痛、恶心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失眠、厌世情绪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卧立位试验

    测量卧位和直立时的血压,判断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连续测定5~10分钟,每分钟一次。如直立时收缩压下降达50mmHg左右,并出现休克症状者,在没有其他引起血压降低的条件下,可作为诊断依据。

    皮肤划纹试验

    用钝器划过皮肤前臂屈侧皮肤,1~2分钟后,皮肤的划过处出现风团,此结果为阳性。

    竖毛试验

    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通过此实验可监测交感神经功能。首先将冰块置于颈后,数秒后竖毛肌收缩,毛囊处有隆起如鸡皮,则为阳性。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诊断标准

    此病症状涉及系统多,表现多样,常根据以下临床症状诊断: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情绪症状,表现为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等。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

    头部不适感,表现为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鉴别诊断

    心律失常

    植物神经紊乱常表现出心悸、胸闷,与心律失常相似。但是心律失常是建立在一定的心功能损伤基础上,通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可排除。

    胃溃疡

    胃溃疡患者通过胃镜可看出溃疡病理变化,植物神经紊乱仅表现出消化紊乱症状无实质性改变,可做对比。

    多系统萎缩(MSA)

    属于神经系统器质性变性疾病,可以涉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和植物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可以出现锥体束征、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肢体震颤、性功能障碍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表现,通过脑MRI可以看到相应改变。

    治疗

    该病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为辅。去除心理病因后,正常代谢恢复后其他症状也会好起来,预后良好。

    治疗周期

    植物神经紊乱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SSRIs

    即五羟色胺受体再摄取抑制剂,临床上广泛使用在出现相应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身上效果很好,其中有代表性的药物是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是目前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焦虑抑郁的一线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如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但室性心动过速宜慎用。也可用于心绞痛、高血压等。禁用于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症患者。可增加洋地黄毒性的作用,对已洋地黄化而心脏高度扩大、心率又较不平稳的患者禁用。作为对症治疗,改善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的心脏神经症状。

    苯二氮卓类

    适用于焦虑症及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失眠,尤对焦虑性失眠疗效极佳。BDZ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新生儿、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可出现嗜睡状态,驾驶机动车和高空作业者慎用。

    谷维素

    适用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周期性神经病、脑震荡后遗症等,老年人、孕妇、胃肠功能严重紊乱者禁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给予神经必要的营养。偶尔可出现胃肠道不适。

    手术治疗

    植物神经紊乱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建议病人多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有不良情绪及时抒发,做事不要冲动,也不要思虑过多。

    如有失眠、焦虑、抑郁情绪严重者,建议找专科心理医生做咨询治疗。

    中医治疗

    从中医角度,自主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一旦失调,必然会出现相应系统的异常症状。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患者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预后

    植物神经紊乱性疾病患者多无器质性疾病,去除病因后,预后良好。

    能否治愈

    植物神经紊乱进行系统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植物神经紊乱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阶段治疗疗程结束后,即一个月后复诊,直到病情痊愈,则可以不再复诊。

    饮食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培养健康均衡的饮食,平衡膳食营养、多补充维生素、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饮食调理

    建议吃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的蔬菜,可以喝些养心安神的坚果粥和健脾的杂粮粥。

    避免进食含咖啡因食物,以及烟、酒、可乐和油炸食物。

    护理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恢复正常作息、健康生活,并保持稳定情绪为主,还需避免发生严重系统功能紊乱致器质性病变发生等。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运动

    注意锻炼身体,参加室外活动,如散步、瑜伽等,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病情监测

    定期复诊,直至完全健康,在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心理焦虑、抑郁程度。

    特殊注意事项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主要依靠各种心理治疗手段,药物仅仅是对症治疗,因此患者需要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情恢复。

    预防

    植物神经紊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通过避免较多饮用茶、咖啡等刺激神经的食物,尽可能减少生活和精神压力。

    早期筛查

    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群,焦虑、失眠或有顽固性失眠的人群,可以去医院早做检查。

    预防措施

    进行适当的运动

    在工作之余,可以适当的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打羽毛球、游泳、慢跑等,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调节植物神经,缓解身心压力,可达到预防各类神经疾病出现的目的。

    生活要有规律

    饮食睡眠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或是通宵,良好的规律生活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可抵御植物神经紊乱来袭。

    要及时的宣泄情绪

    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是情绪低落时,不要总是闷在心里,要尽快想办法及时宣泄出去,可以通过自我疏导,或是通过合理的手段把心理的郁闷疏泄出来,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从而有效预防植物神经紊乱。

第2个回答  2021-12-22
1、身体方面,导致体力不支,有气无力,容易产生疲劳感等。易做噩梦,睡眠浅,需要药物的帮助才能入睡,尽管如此还是很容易失眠,睡眠质量大大下降。头部会偶尔性疼痛,次数不多,但强度可能会较大。体内的消化呼吸分泌等系统紊乱,产生胸闷、喘不上气、耳鸣、无力、头昏脑涨、胃胀、恶心、打嗝、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掉发、脱发、肌肉酸软无力、咽喉不畅、刷牙干呕等多种症状。

2、情绪方面,易表现为烦躁,易怒,容易不自主的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会心神不宁,情绪非常不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