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体罚吗?

如题所述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在我们文化中沉淀很久的“铁律”。

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才能促其成人成才。

“棍棒加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用一种肉体疼痛的方式警告孩子不要再继续某种行为,这种方式到底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呢?

你的体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如何攻击别人
你相信吗?父母对孩子的每一次体罚,都是在教会孩子们如何用同样的方式去惩罚别人。

在美国一个有991位父母参与的调查中,35%的父母曾经对1-2岁的孩子实施过类似于打屁股这样的惩罚,有94%的父母对3-4岁的孩子进行过体罚。

在另一组针对449位父母的调查数据中显示,有93%的父母小时候挨过打,这其中有87%的父母赞成用打屁股的方式实施体罚。受过体罚的父母也同时“遗传”了体罚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可见打屁股还真是受到来自海内外的众家长的欢迎,但是对于挨打的孩子来说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后果呢?

研究者通过考察父母运用体罚与儿童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开始研究这一个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研究这些经常被“打屁股”的孩子是不是也形成了攻击别人的倾向性。

研究的结果显示,当父母在对孩子实施体罚的过程中,也随之教会了自己的孩子如何去进行身体攻击。

经常挨打的孩子喜欢打别人成为大概率事件,反过来几乎也可以成立,喜欢攻击别人的儿童一般在家里挨一顿胖揍是家常便饭。这是因为来自父母的打骂行为给孩子做出了榜样示范作用。

母亲对孩子体罚只会加剧情况恶化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影响更为关键。

如果母亲曾经对他们拳脚相加的话,一般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也会发生在学校攻击别的孩子的行为。

而且,如果母亲对孩子的体罚越严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越多。

这样看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很直观的结论:儿童是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攻击行为。通俗来讲,就是你家孩子喜欢打架,都是你这当父母的教的。

所以,体罚并不能达到你所预想的把孩子由“坏”变“好”的效果。

我们继续来看体罚所产生的影响力,那些频繁受到棍棒加身的孩子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

这项调查了总共6000多人的大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孩子在成人后都曾经历过一些问题的困扰,如:抑郁、自杀、酗酒、虐待儿童、家庭暴力等,由于这些问题,让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幸福。

实际上,终止这种打屁股类的体罚行为对于从根本上预防上述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那些脾气暴躁喜欢体罚的父母们有必要好好想一想,你是否曾经也遭受过来自家长的体罚,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有一个幸福人生的话,就慎用这种棍棒行为,才是对他们的真正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上述的调研结果只是分析因果产生的概率,并不绝对。不是所有遭受家长打骂的孩子都会攻击别人,有的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如自闭、懦弱、精神分裂等。

这项调查为慎用体罚提供了论据。

但是,慎用体罚并不是反对惩戒,更不是一味地无原则的赞赏。

甚至在有的时候,对于孩子某些让人讨厌的行为,用惩罚的方式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只是需要在惩罚的方式上做选择。

怎样科学有效的进行惩罚呢?
这样的问题好像很不厚道,但真的很重要。

事先预警胜过事后处罚;把一些要求提前讲清楚,如果你要出现哪些问题,那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也就是要定好“家规”。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的惩戒,而不是你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实施惩戒。

惩罚要及时,不要拖延;一旦出现触动规矩的错误,就要马上启动惩罚机制,不要拖延。

一般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小错误,可以采用剥夺福利类的惩罚方式,比如:缩短看电视、看ipad的时间,晚上少讲一个故事等,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人爱好具体规定。

实施的周期宜短不宜长;年龄小的孩子可以以一天为周期,今天没有认真刷牙、没有按时按成作业等当天进行处罚。年龄大一点的可以以一周为周期。

罚站、罚坐都是很好的处罚方式;这种能够让孩子静下来的行为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反思的时间和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