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后将有一半的人上职高,作为家长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吗?

如题所述

大多数父母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了职业技术院校,意味着离大学越来越远了,孩子将来就业前途肯定不如上大学好。

事实确实如此,谁叫中国人多呢,谁叫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如邻居家的孩子学习好呢。我也是孩子的父母,感同身受,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父母也需要成长,逐渐学会接受自己父母的平凡 ,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同样,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需要时间,需要过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愿望归愿望,不可能人人都实现。心态调整了,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凡,就能正确面对孩子中考的得与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
既然国家对中学生中考制度作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国家出台这项政策,肯定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人人都上高中,人人都去上大学,大学出来后都想坐办公室,都想当领导,都想做人上人,那么车间的活谁去干,各行各业都需要干活的人,都需要一线技术工人,而不缺当领导、坐办公室的人。
只要正确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凡,就要正确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的现实,正确面对。360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好努力,上了职高同样可以考大学,即使考不了大学,做一名业务精湛的技术工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同样大有作为。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只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任何岗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任何岗位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请你相信,在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肯会柳暗花明,天无绝人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5
还是希望孩子能够上高中的,而不是选择去职高,去职高发展前景有限。
第2个回答  2022-01-15
可以接受
为什么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接受我的平庸,我为什么不能接受我孩子的平庸。
第3个回答  2022-01-14

初中毕业后将有一半的人上职高,作为家长我是不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的!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职高学习环境、学校管理都有很大差别

我不希望自己孩子上职高一点原因就是我国的职业学校发展很不均衡,有些地方的职业学校可能办得还不错,但大多数地区的职业学校办学质量都很差。

我个人认为,职高的孩子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厌学送进去能够学习一技之长,但是现实情况大家都不否认的是,职高的孩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在主观上并不是真正的想学习。有些学校连学生的手机都不敢收,因为只要收走学生就退学。所以很多职业学校的校风都很差,老师们也不敢管。学生在校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玩手机更是常态。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怎么可能会好好学习呢?

同时,有的职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国外的职高能够培育出高级高端的职业人才,但是国内的职业学校和国外比起来相差甚远。

二、职高毕业社会地位、工资收入相对较低

普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汽修、厨师、美容美发、开挖掘机等,掌握的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高,受人尊敬。这也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职高毕业的孩子很多都是投身于服务行业或者工厂工作,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能力突出者胜出得到高回报,但是那也是特别少的一部分,而且这极少的一部分也是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的。

三、社会外界对于学历要求高

我国有严重的学历歧视,职专毕业的孩子和初中生基本一个待遇。我国是学历歧视很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

现在的大学生,就算本科毕业,也找不来什么好工作,很多企业单位明确表示,只要985、211的毕业生。而且现在招公务员、事业单位、过着国企基本上都是要求本科或者研究生,最次的是专科,那么这样的工作岗位职高的学生怎么能够够得上呢!

我国不像很多发达国家,就算做一名蓝领工人,工资待遇也是很好的。在我国,工人的待遇普遍不高,加班、没有节假日是常态,工人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哪个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一名这样的工人呢?

四、职高毕业最后还是回头求学历

讲一个现实的例子,我的妹夫工作能力就是一个特别强的人,也是职高毕业,担任过很多的公司的管理层,但是一直对于学历都是非常的需求。不为别的,他所去的公司都非常认可他的能力,但是每一个公司也不会降低招工的标准,那就是本科。你的业务能力再强在学历面前还是很轻易的被打击。直到现在他还在考夜大来重新提升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是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业高中的,因为这个社会给与职高的孩子待遇和身份太少了,和国外的待遇不能够在一个起跑线上比较。所以,我还是尽量的好好培育自己的孩子考上高中。

第4个回答  2022-01-15

是的,现在初中毕业之后有一半人去了职高,我作为家长是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的。

职业教育应立足于中低端劳动者的培养

而不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最难最痛的点是什么?不是高技能人才的欠缺,而是普通劳动者的严重匮乏。普通劳动工人的日益匮乏已经在动摇中国制造业的根基了。



“央视财经”的《经济信息联播》报道:近年来,制造业工厂似乎成了就业市场被遗忘的角落,不是老板挑工人,而是工人挑老板。



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制造业发达的地方,招工难的现象已存在多年,如何招到工人,如何留住工人,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



2008年至2018年,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平均年增长率为-2.84%,新生代的农民工,大多不愿意再遵循父辈的工人职业路径。我国有高达73%的企业都面临招工难。

我们的职业教育既然想给制造业输血,同时也想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以职业出路,且这些年轻人又是中考、高考中成绩较低的那部分人,那么,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把这部分学生向制造业引导,把他们培养成适合当前制造业需求的普通工人,恐怕比培养成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更有利于国家。



我们一定要明白,当前制造企业更多需要的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可能是未来的需求,但企业对普通劳动者是“等米下锅”的紧急需求状态。

无论普本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习惯于把自己捧得高,这就使得身份高级的毕业生与当前的产业现状难以匹配。



可实际上,无论普本生还是职教生,大多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算学到了一点什么高级的技能,到社会上大多都还用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力资源浪费是个普遍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