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动车提前报废、以旧换新的问题?

手上有一辆2004年生产的松花江面包(属于微型客车),尚未到报废年限,前段时间看到国家出台机动车辆提前报废、以旧换新的相关补偿政策。像松花江这样的微客如果是提前报废、以旧换新的话,国家可以补偿不低于5000元/辆。
想了解一下:1:如果原来的车主是某甲的话,他是否可以将自己的旧车通过提前报废,然后将报废的手续证明转给某乙,由某乙购买新车,并通过上述报废证明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以旧换新购车补偿?

我搜了一下相关的说明:个人车辆申请提前报废的,可凭身份证复印件(写上联系方式)、行车证、机动车登记证书等手续,而单位车辆则需要填写注销登记证书申请(加盖公章)、组织机构代码(加盖公章)、行车证、机动车登记证书等手续资料,然后将车辆交售给依法设立的指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即可。汽车回收拆解机构则会在办理完相关报废手续后,向个人提供《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及《机动车注销证明》等证明。
车主到省辖市各汽车“以旧换新”联合服务窗口申请补贴资金,需要提供的材料如下:1.《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申请表》或《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申请表》(可在联合服务窗口领取,也可从商务部网站下载);2.《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原件;3.《机动车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4.新车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5.机动车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6.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原件及复印件;7.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个人车主);8.与车主同名的个人银行账户存折或单位基本账户开户证复印件。

里面没有提到原车主和新车主之间的区别。

汽车的定义

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因此,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会动的�”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汽车�”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车身为木制,用三个庞大车轮支撑。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车的前部设有“梨”形锅炉,锅炉后部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两个汽缸,推动两个活塞运动。通过简易曲轴把活塞运动所产生的力传给前轮,由前轮带动整车行驶。这辆车看上去虽显笨重,制作简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机械动力,实现了自驱动,亦即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化”,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此为起点,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及美国又先后制造出运载物资、运送人员等用途更加广泛的蒸汽机车,车身和其它结构有了很大改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便形成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全盛时代(本文专指公路蒸汽机车)。所以,蒸汽机车在人类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蒸汽机车与现代汽车相比具有自身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装有车轮,能在道路上行驶等特点。不同之处,它是以外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内燃也罢,都属发动机范畴,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见,从动力来源看,不论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驱动,就已具备汽车的基本条件。因此,蒸汽机车可以称之为汽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5
汽车以旧换新五类特殊情况申请办法
http://www.xbqcw.com.cn/look.asp?id=27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