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如题所述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把握好。

一、教师用规范性语言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

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教师要用形象性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

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

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语文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就会使学生产生灵感。所以,教师的理堂语言就得有感染性。

三、教师要用趣味性语言吸引学生

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四、教师要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

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一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

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人,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人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解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让我们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音美,要讲普通话;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

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堂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让课堂语言具有小说般的形象,相声般的幽默,诗般的激情,戏剧般的冲突,那么,我们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有不同的起色。

在课堂教学中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1、管理课堂秩序: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则,并对不守规则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处理。

2、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每堂课开始前,明确教学目标,并在课程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明确沟通。这样学生知道他们将会学习到什么内容,并且可以将学习与目标对齐。

3、注重互动与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通过互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和小组活动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5、激发学生兴趣: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实物展示、故事和案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6、个别辅导与关注: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反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关注,以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7、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学习的充分性。避免过度浅尝辄止或赶时间导致学生学不到实质知识。

8、激发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推理与分析,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9、及时反馈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鼓励积极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10、关注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注意以上要点,教师能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