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等轴测图

如题所述


正等轴测图怎么画?
具体画法如下:
1、首先了解三视图的尺寸,再根据尺寸进行绘制正等轴测图,通过os或ds命令打开草图设置界面,在捕捉和栅格选项选择等轴测捕捉。
2、根据已设置好的等轴测捕捉,利用F5快捷键可切换正视、左视和俯视。先画底部,如图。
3、利用复制命令进行复制,复制命令为co,如图。
4、继续用复制命令co两边向里面复制10,再用直线命令L向上画32.5,根据尺寸,上面画宽15,长20。然后用直线连接即可。
5、再下方用直线连接,如图。
6、用修剪命令TR减掉看不见的部分即可,如图为完整正等轴测图。
通用技术课程中,正等轴测图怎么画
1、打开CAD的主界面,需要在图示位置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设置。
2、下一步弹出新的对话框,直接通过捕捉和栅格来确定等轴测捕捉。
3、这个时候如果没问题,就选择对象并利用快捷键CO进行复制。
4、这样一来等点击拖动以后会生成相关的效果图,即可画正等轴测图了。
正等轴测图和斜等轴测图有何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正等轴测图性质:将形体放置成使它的三条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具有相同的夹角,然后向轴测投影面作正投影。
2、斜等轴测图性质: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图形。
二、特点不同
1、正等轴测图特点:当确定物体的三个坐标平面不与投射方向一致时,则物体上平行于三个坐标平面的平面图形的轴测投影,在轴测投影面上都得到反映,因此,物体的轴测投影才有较强的立体感。
2、斜等轴测图特点: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系,沿不平行于任一面并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方向,所画出的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图形。
扩展资料:
正等轴测图和斜等轴测图同样具有平行投影的性质:
如果两直线段彼此平行,则轴测投影彼此平行。
凡与直角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其轴测投影必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其膨胀系数与相应轴测轴的轴向膨胀系数相同。因此,在绘制轴测投影时,有必要沿轴测轴或平行轴测。轴测投影就是这样命名的。
直线段上两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其轴测投影长度之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等轴测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斜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画法的大致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画出竖直的OZ轴,自OZ轴从O点,向右下方120度,画出OY轴,再旋转120度,画出OX轴.第二步,选择物体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面,放在我们面前.眯缝着眼,想象着向XOZ平面投影成什么形状.这就是“正视图”,通常叫做“主视图”.掌握一个原则:“看不见,画虚线”.
第三步,把物体往怀里这个方向,扳倒它,让刚才的“主视图”一面贴在桌面上.然后再看胸前的图形.这就是“俯视图”.第四步,再把它“扳起来”.成刚才主视图的位置,再把物体的右边往后推转一个直角,让左侧面到我们胸前.看着胸前的形状,画下来.这就是“左视图”.
注意:
一.每一个“长宽高”的“测度”的“变形系数”.有两种选取方法.一种是,1比1比1.这种方法,假如是画“圆”,那么圆的直径,也就是椭圆形状的长轴,将成为实际圆的直径的一点二倍左右.看起来似乎有点大了.另一种是,“变形系数”都取0.86比0.86比0.86.这种画法,出来的效果,椭圆的长轴和实际的圆的直径相等.但是许多直边的长度就显得“短了一点”.总之,各有千秋,但是不少人喜欢用1比1的.因为计算过程省事多了.
二.在“正等测”画法,有一个原则,是旋转体,多用;多面体,尽量少用此法.
三.如果你画出的三个图里,绝对不允许有“水平的线条”出现,若有,那就是天大的笑话.
以上的,你是可以看懂的.
正等测图,正等轴测图的区别
一、获取方式不同
1、正等测图:用平行投影法将物体连同确定物体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一起投射到单一投影面。
2、正等轴测图:将形体放置成使三条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具有相同的夹角,然后向轴测投影面作正投影。
二、作用不同
1、正等测图:用正等测画法画圆的直观图。
2、正等轴测图:?确定空间每个点及其相应位置之间关系的基准体系。
三、特点不同
1、正等测图:轴测投影是平行投影,所以当圆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时,其投影仍为圆;当圆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投射方向时,其投影为一直线段。
2、正等轴测图:确定空间物体位置的直角坐标轴对轴测投影面的倾角大小不同,轴向伸缩系数也随之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等轴测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等测画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