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常德山随政委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9


常德善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郫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为楼主工作很久。常德山两岁前后,父母相继去世,他由姐姐抚养,住在山东枣庄。常德山六七岁开始为富裕家庭养猪养牛,以此谋生。


1929年,17岁的常德山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兵团,开始为关向应当服务员,后来又为贺龙当警卫。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常德山学习刻苦,成长迅速,工作中尽职尽责,战斗中机智勇敢。深关,长官赏识,今年参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升任排长、连长、警卫大队长。1934年升任六师十六团团长,随贺龙、关向应在“湘西、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战。他指挥战斗灵活,进攻时总是冲在前面,撤退时总是留在后面。在攻打常德的战斗中,直到红军最后撤退,他才离开阵地。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示了红军官兵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贼汽海的崇高献身精神。他多次在贺龙身受重伤时将伤员背下战场。所以贺龙常说:“在‘湘鄂情’里,三次战役,常德山把我扶了下来。他穿着沉重的颜色,携带三颗子弹,他勇敢地战斗。真的可以说,没有常德山,就没有贺龙。」


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中,常德山担任红二方面军六师参谋长,负责阻击敌重兵追击,掩护主力顺利前进。红二方面军抢渡金沙江时,蒋介石军队围堵追击。英勇善战的常德山率领17团与敌昼夜浴血奋战,掩护主力成功渡江。1936年7月上旬,第二、第六军团奉命改称第二军,继续北上。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常德山精力充沛,边行军边扶老携幼,宿营时观察营地周围地形,设置警戒,照顾干部战士休息,走访群众,而自己却很少休息,为红二方面军的安全转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有一次,他在山上捡到一些野山参,还给警卫员,让他们每天给贺龙和关向应煮一根,给领导们补充点营养。1936年,贺龙去西安会见蒋介石,常德山作为随行副官陪同,保障了贺龙的安全。


红军到达陕北后,常德山被调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期间担任第一队队长。后来到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和军事理论,对常德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常德山任120师先遣支队队长,1937年9月初挺进华北抗日前线。9月下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奔赴宁武、神池等晋西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自1938年11月起,日军集结重兵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围攻。为巩固冀中,帮助第三纵队发展,八路军总部命令120师向冀中挺进。1939年1月,常德山、关向应率部冒着严冬大雪,来到冀中任丘县回泊口。当时日军第三次围攻冀中时,大清河以北地区被日军占领,并疯狂向大清河以南地区扫荡,企图将冀中领导机关压缩到任、何、高、苏地区,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贺龙司令员命令常德山带领前进小分队到大清河以北,打击日军后方之敌。当时人们担心在大清河以北被日军包围,而常德山初来冀中,人生地不熟,吃了亏。贺龙却斩钉截铁地说:“常德善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足智多谋,勇敢无畏,他正带领一支队伍前进!”常德山率队进入大庆河北后,与大庆河南120师部队和冀中军配合,进行了大曹村封锁、曹家庄伏击、邢家庄截击等多次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尤其是著名的河间启辉战,歼灭日军700余人,创造了平原作战的光辉战例。到4月初,日军的第三、第四次疯狂进攻已被连续粉碎。常德山还在大庆与河北雄县、巴县地方政府合作,重建和恢复了当地的抗日工作,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粉碎敌人的进攻行动。


日军第五次进攻前夕,冀中独立第二支队队长柴组织叛乱,常德山接受了平息叛乱的任务。柴原是直系军阀吴的连长。卢沟桥事变后,他以抗日为名,在新城和文安一带拉起了千人队伍。冀中军区成立后,接受八路军改编,编入冀中第二独立支队。当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连续进攻时,柴经不起残酷斗争的考验。在伪新城县县长、伪军特务头子王宗奇的贿赂下,在日军第五次进攻前夕投敌,扣押改编军区派来的政治干部,杀害军区派来的军事指挥官。经过几次不成功的政治努力,贺龙决定平息叛乱,巩固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120师和冀中主力包围柴部,贺龙命令常德山出其不意地挺进支队,在新城从敌后插入防区。随着先遣队的突然出现,柴慌了。经过内外猛烈的攻击,柴伯恩只带着随从逃到了新城。叛乱很快被平息,常德善战功卓著。留下的士兵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积极要求抗日。随着他们编入八路军,抗日部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进攻。


120师挺进冀中后,经过几个月的连续战斗,配合冀中部队,粉碎了日军5次进攻。到1939年秋,120师完成了总部下达的战斗任务,奉命离开冀中,返回晋祠。冀中军区领导要求贺龙为冀中留下一批有经验的老红军干部,以提高冀中这支抗日新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于是常德善被留在冀中,任第三师师长。1940年6月,晋察冀军区各师统一,三个师改为八个师,常德山任八个师师长。


八个分区位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东南端,东临津浦铁路,南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区内道路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9年冬,日军在未能彻底“扫荡”北岳地区的情况下,开始转移主力对冀中平原进行“扫荡”和“蚕食”攻击。领导常德山第八师部队主动展开反“扫荡”和“蚕食”斗争。我们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同时,按照冀中军区的统一部署,对师属部队进行了训练,使部队在正规化建设上又迈进了一步。到1940年,第八师主力已发展到二三十个团,并成立了游击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为了粉碎日军的“牢笼政策”,粉碎其侵略西安的企图,争取华北更好的局面,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根据军区的部署,在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常德山率领八个师的部队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阻击战,切断了平达公路,肢解了仓石公路,破坏了焦波公路,阻挠了敌人修建石德铁路,切断了公路和铁路沿线敌人的电话线,从而中断了日军的交通和通讯。抗战期间,常德山率部到处阻击、伏击、打击日伪军,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0月初,冀中军区为扩大百团大战以来的战果,组织了以8个师为主的“任、贺、达、苏”战役。常德山奉命率23、30团进入子牙河两岩沿线有敌点、碉堡的沦陷区。战役初期,23团在河间以南李湖村伏击歼敌90余人。30团先摧毁大城南数公里处的仓石路,后又摧毁克留庄、臧庄子、滋贺等地敌军阵地80余处。然后伏击白马塘,短短五分钟就杀了20多人。整个战役过程中,常德山带领部队配合各参战师的部队,屡建奇功后,又四处发展。敌人进攻活跃在中心区的第八师二十三团时,八路军内外线密切配合,使敌人顾此失彼,完全处于被动。常德山抓住有利时机,与九师合作,连接了克米各庄、边家庄、刘古寺、曲草、论据堡等20多个敌据点,摧毁了当地的伪组织和伪政权,与地方政权合作建立了地方抗日武装。这次战役持续了20天,歼敌1100余人,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仁和大苏战役”胜利后,第八师成立“仁和大”支队,打开了“仁和大”地区的抗日局面,与邻军一起完成了“百团大战”的作战任务。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特别是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使日军惊呼“对华北要有新的认识。”于是,从1941年开始,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冀中中心区八师的自然形势更加严峻。针对敌人的分割、封锁和“侵占”,常德山带领部队积极连续地歼灭日军,消灭伪政权,巩固抗日政权。7个月前,日军“蚕食”了8个区的青县和大城区的大部分。7月以后,日军将“蚕食”的重心西移到莱文和大城以南地区。常德山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机会与九区合作


1942年春,日军在冀中地区周边和内部增兵,加紧“蚕食”和“扫荡”,冀中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冀中军区及各师发动群众,密切配合,英勇对敌。在打了许多胜仗的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分权和转移的行动计划。到4月底,敌人集结了5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空前的“扫荡”。从5月1日开始,敌人从冀中地区周围各点出发,实行所谓“铁壁包围”、“拉网式”、“梳状”战术,进而压缩包围冀中地区,封锁冀中地区的河流、公路、铁路,形成“铁环阵”,企图夺取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常德山领导的八个师的饶阳、武强、献县、河间等县是敌人包围的重点地区。此时,第八师第二十三、三十团团长常德山先渡仓石路,过滏阳河,越过敌人封锁线,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子牙河以东的青仓角地区转移,靠近敌人重兵盘踞的武强县范据点。在这里,常德山的指挥所指挥部机动灵活,敌人来来往往,夜以继日地行军,灵巧地对付敌人,先后攻打了南套子、赵福、腰马渡、散叶、任庄子、白洋桥、文安、新镇等敌据点。5月中旬,攻打杜林、三府庄,炸毁津浦路上敌列车两辆,迷惑、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和保卫了中央领导机关。


到5月中旬,留在中心区的机关和部队大部分都突出了敌人的“铁环阵”。5月下旬,冀中军区指示第八师率部返回冀中地区,与“清剿”之敌展开连战。但是,敌人正在以优势兵力进行“压倒性战争”。到6月初,根据敌情的严重发展,为了保存实力,第八师23团主力根据军区指示,开始向外线“冀鲁豫”地区移动。常德山带领留守的23团二营进入河舒公路以南地区准备与30团会合。8日下午,我与30团取得了联系。晚上发现河间、肃宁敌军增多,有向我合击的迹象。9日拂晓,常德山来到肃宁县雪村,正在那里设置岗哨,构筑阵地。这时,从河间、献县、肃宁、饶阳等地来的敌人,集结了七八千人的几十辆汽车,骑兵和单车队围了过来,很快就形成了包围圈。此时,第30团已到达雪村东北部的王鼎,并与敌人交火。突然,听到了枪声。常德山在得到消息后,决定命令侦察科长带一个连,乘敌不稳之机,掩护机关和电台,向苏公路以北奔出。他亲自带领第23团和第2营在后面掩护。但敌人多为骑兵和单车队,行动迅速。当时我军兵力和火力处于绝对劣势,几次冲锋都失败了。常德山再次整编部队,他和王元银政委一路继续突围。当他刚赶到河舒公路以北的张庄、太史庄时,西边敌人的车队和东边敌人的骑兵迅速包围了他,火力十分猛烈。常德山腿部和身上多处受伤。他觉得情况紧急,命令警卫:“赶快销毁文件!他还命令机要人员和电台人员:“脱下军装,穿上便衣,利用麦田迅速分散突围。快点!”说完,他转身抓起一挺机枪,往前走了几步,对着冲上来的敌人倒了下去,冲在最前面的敌人一个个倒了下去。但是由于力量悬殊,敌人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在他的掩护下,大部分战友冲了出去。这时,常德山的左手又受了重伤。他勇敢地扛起机枪,右手按下枪机继续射击。过了很久,常德在东西湖海豚湾因伤去世,流血过多,感觉筋疲力尽,眼前一黑。这时,警卫胡德兰也跟了上来,他很认真地对小胡说:“你别管我!别跟我牺牲,我掩护你,冲出去白洋淀向地委书记金城同志汇报!


战斗结束后,周围村庄的男女老少怀着对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和对烈士的崇敬,含泪前来安葬烈士的遗体。村民们认出了常德山司令员和王元银政委,他们找到了当地最好的棺材来安葬这些烈士。村民们发现常德山司令被打了20多发子弹,他的太阳穴里只有6发,很多人放声大哭。


常德山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30年,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党和人民把常德山的遗体移至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松柏丛中,与数千名革命烈士合葬在地下。贺龙元帅亲笔为常德山题词,高度赞扬常德山的一生:


“常德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他早年从事革命斗争,参加过湘鄂情、湘鄂西、鄂西等苏区的斗争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