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______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上)移动.
答案给的是:原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移了到主光轴的下方,所成的像将移到主光轴的上方.
问题:为什么到了主光轴上方

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至于为什么为什么到了主光轴上方,因为光线是直线,中间透镜不变,右边蜡烛下移,所以左边光屏上的像上移,而主光轴是假设水平的,相对于右边蜡烛下移,左边光屏上移的烛焰的像,就到了主光轴的上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扩展资料: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忆: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物等像等像不变)。

3、2f>u>f,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凸透镜成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凸透镜成像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光线是直线,中间透镜不变,右边蜡烛下移,所以左边光屏上的像上移,主光轴是假设水平的追问

我不懂啊 能否画个图 费城感谢

追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08

可以懂吗?画了好久的,,

第3个回答  2012-12-08
  在做此实验时,应该将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同一高度(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如果不一高度就可能将物体的像成在光屏上方,看不清成像或是直接不能成像。所以在蜡烛变短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的移动光具座。。。
第4个回答  2012-12-06
肯定是主光轴的上方,你可以画一下图追问

我不会画 能否帮忙画下呢 谢谢?

追答

同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