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古的名人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三、历史名人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3
古 弼 古 朴 古 柏 古公亶父 古桑 古革 古其品 古应芬
有资料的只有这些了: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第2个回答  2006-12-31
多啊
要说请在那朝代地方
第3个回答  2007-01-04
古 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