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件

谁能告述我CPU的一些基本常识?
奔1的CPU多少MHZ到多少MHZ?
奔2的CPU多少MHZ到多少MHZ?
奔3的CPU多少MHZ到多少MHZ?
奔4的CPU多少MHZ到多少MHZ?
和现在最高的CPU是多少GNZ????

最早的CPU

1971年,INTEL(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它是第一台用于计算器 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尽管它速度很慢,功能也很有限,可 是别忘了毕竟是它从此揭开了CPU发展的序幕!

X86时代

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命名为i8086的16位微处理器,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 处理器i8087,由于这两种芯片所用的指令集相互兼容,所以人们统称它们为“X86”指令集。后来 Intel公司又推出的第二代,第三代CPU等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集,所以Intel在后续CPU的 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从而就有了286,386,486这些叫法。(原来X86的叫法是这样来的)

-----1982年,INTEL公司推出了命名为80286的芯片,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它的时钟频率由最 初的6MHz提高到了20MHz。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

---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制造工艺也有了很的进步,它的时钟频率为12.5MHz/20MHz/25MHz/33MHz;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 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在此期间,AMD公司也开始加入CPU的生产,并且价格比INTEL更低,同样命名 为“386”。(INTEL强劲对手隆重登场!)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它的时钟频率为25MHz、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 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 (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从而使CPU速度大大地得到提高。在此期 间,Cyrix公司也加入CPU战场,由于AMD和Cyrix纷纷推出比Intel486处理器频率更高,价格更便宜 的CPU,而且这些CPU都叫“486”,所以几乎大半个市场被Amd和Cyri给分光了(看来这X86的名字不能 再叫了)。

Pentium时代

1993年,INTEL推出了全新一代的“586”处理器Pentium。为了和其它公司的CPU区别起来, INTEL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家族的频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 166/200,所有的Pentium CPU里面都内置了16K的一级缓存,并且从奔腾75开始,CPU的插座技术正 式从以前的Socket4转换到同时支持Socket 5和7,其中Socket 7还一直沿用至今。

----1995年,AMD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了K5系列的CPU。(AMD公司也改名字了!)它的频率一共有六 种:75/90/100/120/133/166,内部总线的频率和Pentium差不多,都是60或者66MHz,虽然它在浮点 运算方面比不上Pentium,但是由于K5系列CPU都内置了24KB的一级缓存,比Pentium内置的16KB多出 了一半,因此在整数运算和系统整体性能方面甚至要高于同频率的Pentium。即便如此,因为k5系列的 交付日期一再后拖,AMD公司在“586”级别的竞争中最终还是败给了INTEL。(INTEL公司的老大位置 看来不是那么好抢的)

------1996年,INTEL推出了Pentimu Pro处理器。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 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值得注意的是Pentimu Pro采用了双穴“AGP” 封装技术。即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与PentimuPro芯片封装在一起 ,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 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 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例如Pentium Pro 200MHZ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 理器相同的频率上。(Pentimu Pro真是厉害,不过它采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价格也不便宜吆!)

MMX系列的频率只有三种: 166/200/233,一级缓存都是32KB,插槽都是Socket 7。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Pentium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它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 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来的16KB增加到32KB,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那些玩家终于找到了最爱)

K6系列CPU一共有五种频率,分别是:166/200/ 233/266/300,五种型号都采用了66外频,但是后来推出的233/266/300已经可以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 而支持100外频,所以CPU的性能得到了一个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都提高到了64KB, 比MMX足足多了一倍。

PentiumⅡ可以说是集Pentimu Pro 精华与MMX技术完美结合之典范。为了提高数据交换速度,它采用了双独立总线结构,即其中一条总线 联接二级高速缓存,另一条联接主要内存.这样就使脱离芯片的外部高速缓存,可以运行在相当于CPU自 身时钟速度一半的速度下。在接口技术方面,PentiumⅡ也首次采用了solt1接口标准。(INTEL不愧是 老大,时时走在新技术的前端)

------1998年中,AMD最新K6-2处理器正式推出。它的核心电压都是2.2伏特,所以发热量比较低, 一级缓存是64KB,并且这五种型号都内置了3DNow!指令及超标量MMX功能,3DNow!是一组共21条新指 令,可提高三维图形、多媒体、以及浮点运算密集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的运算能力,使三维图形加速器 全面地发挥性能。K6-2也使AMD公司的产品首次在整数性能以及浮点运算性能上同时超越INTEL,也正是 因为K6-2的推出,让INTEL感觉到了危机。(哈!AMD可以扬眉吐气了)

-----看着低端市场被AMD及Cyrix公司的产品所占领,INTEL公司再也不能观望,于1998年推出Celeron 赛扬处理器。赛扬处理器实际上可以说是Pentium Ⅱ的“简化版”,INTEL把Pentium II的和相关电路 抽离出来,再把塑料盒子也去掉,就是赛扬处理器了。开始由于去掉了二级缓存,赛扬市场反应很平淡, 后来INTEL加入了128KL2缓存,赛扬马上火爆起来。赛扬处理器为了抢占低端市场,价格很平民化。赛扬 CPU还有一个“变形”的兄弟Socket 370架构的处理器,它以PII为核心、Socket架构为主板,拥有Slot1 主板的用户可以通过转换卡来实现升级。(赛扬还有很强的超频性,性价比很高不得不让人蠢蠢欲动阿)

Pentium II Xeon CPU适用于高端的、基于RISC的工作站和服务器。Xeon系列处理器采用了Slot 2插口技术,32KB 一级高速缓存,512KB及1MB的二级高速缓存,双重独立总线结构,100MHz系统总线,支持多达8个CPU。

定位于高端市场的K6-Ⅲ是K6处理器 家族最新也是最后的成员,属第6代终极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领先的3D性能表现,采用0.25微米处理 工艺制造,芯片上集成有高速背侧256k L2缓存(能以处理器的全速运行,例如,K6-Ⅲ450MHz处理器 的内部L2高速缓存可以450MHz频率运行),超标量MMX技术,并拥有3DNow!指令集。(要说明的是 K6-Ⅲ由于成本高只比同主频的奔腾Ⅲ便宜20美元,这对一些没米的朋友无疑是一大打击。)

Pentium III处理器是INTEL的新一代产品,它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新的SECC2插口。PIII 拥有32K一级缓存和512K二级缓存(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包含MMX指令和INTEL自己的“ 3D”指令SSE,最初发行的PIII有450和500MHz两种规格,其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奔III的特别 之处就是增加了SSE指令,事实上在运行没有为SSE指令优化过的应用软件时,PIII与PII的速度差不多)

这款新品是对AMD Athlon的回应。Coppermine以733MHz登台,比Athlon的700MHz 略高一些。随着工艺尺寸从0.25微米减少到0.18微米,不仅提高了PentiumⅢ的时钟速度,也使INTEL 推出了集成的二级高速缓存。虽然集成的二级高速缓存只有老式PentiumⅢ的一半,但在处理器全速下 运行,性能仍有显著提高。

展望明天

今后CPU的主频会越来越快,有望在2000年造出 1GHz的CPU。有专家预测,在下世纪的前五年内,我们 应该能看到 5GHz的CPU。系统总线的频率将提高到133MHz以上,铜导线技术也很快会普及。想想过去的12.5MHz再看看现在即将1000MHz的CPU,不禁恍如梦中!......

目前最高的CPU频率
AMD:Athlon64 FX-57 2.8GHz Intel:Pentium 4 570 Pentium 4 670 Pentium XE 965 都是3.8GHz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30
所谓主频,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时的时钟频率,从理论上讲CPU的主频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为频率越高,单位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指令就越多,从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于各种CPU内部结构的差异(如缓存、指令集),并不是时钟频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赛扬,雷鸟和DURON,赛扬和DURON,PIII与雷鸟,在相同主频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差异。目前主流CPU的主频都在600MHz以上,而频率最高(注意,并非最快)的P4已经达到1.7GHz,AMD的雷鸟也已经达到了1.3GHz,而且还会不断提升。

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因此在486以后我们接触到两个新的概念--外频与倍频。它们与主频之间的关系是外频X倍频=主频。一颗CPU的外频与今天我们常说的FSB(Front side bus,前端总线)频率是相同的(注意,是频率相同),目前市场上的CPU的外频主要有66MHz(赛扬系列)、100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鸟以及所有P4和DURON)、133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媒体宣传一些CPU的外频达到了200MHz(DURON)、266MHz(雷鸟)甚至400MHz(P4),实际上是把外频与前端总线混为一谈了,其实它们的外频仍然是100MHz和133MHz,但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前端总线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2次甚至4次传输,因此相当于将前端总线频率提升了好几倍。不过从外频与倍频的定义来看,它们的外频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今天外频并未比当初提升多少,但是倍频技术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以往的倍频都只能达到2-3倍,而现在的P4、雷鸟都已经达到了10倍以上,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更高。眼下的CPU倍频一般都已经在出厂前被锁定(除了部分工程样品),而外频则未上锁。部分CPU如AMD的DURON和雷鸟能够通过特殊手段对其倍频进行解锁,而INTEL产CPU则不行
第2个回答  2006-12-30
奔1的CPU 66MHZ到200MHZ,奔2的CPU 233MHZ到400MHZ,奔3的CPU 450MHZ到1000MHZ,奔4的CPU 1400MHZ到4000MHZ,现在最高的CPU是4GHZ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2-30
奔1...100-4XX
2 ....4XX_6XX
3.....6XX_8XX
4.....1XXX_16XX,四的二代,就是478针的1.7G-3.06
奔4比较复杂.....
分FSB533 FSB800,还有二级缓存...
总括:奔4:1G-3.8(时代的发展).....
最高的是单核P 3.8G
说明一下:最厉害的INTELCPU是CORE的就快发布的8核CPU....
单核?一边凉快去.......不超过2.6G
第4个回答  2006-12-30
你了解这些有什么用的,电脑的性能有不是仅仅取决于CPU的频率。
谁说CPU频率高电脑性能就好你就抽他,不懂装懂或者骗你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