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设计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香港本土设计师?

如题所述

据分析家判断,理由很简单,当好像没有什么可藉以大大利用的时候,还有脑子。香港是一个逼迫大家勤奋工作、努力用脑的地方,而且“用脑者”条件优越。所以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能表现出非常优质的城市管理、组织,以及活跃浓郁的创意氛围。香港是名副其实的创意沃土。其一大优势在于国际交汇,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首先她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平台,而香港设计师享有的支援服务位居世界前列,另外香港政府对于创意产业非常重视,出台的相关奖励、鼓励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本土不同设计领域的发展。如果追溯历史,香港现代设计仅有40年历史(中国内地20年),在短短时间内香港设计已取得骄人成绩——或屡获奖项,或在商业上十分成功,或打破传统,一切都在说明,设计不但对服务业、工业和制造业有所裨益,它更是香港迈向知识型经济的重要元素。如今一群香港设计师已经在亚洲甚至世界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惯有的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并通过再设计给予了它们新的内涵和生命。以下,为大家介绍几位在香港设计界颇为声名的设计师。陈幼坚( Alan Chan ) 于1950年在香港出生。这名赢得国际认同的香港平面设计师在过往33年的广告和设计生涯中,获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逾五百项,包括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日本的typodirectors club award及1989年度香港艺术家联盟的设计家年奖。1990年,陈氏展开了他的产品设计事业,推出一系列带浓烈怀旧色彩的t恤、纸及金属制品,于香港、日本、台湾、新加坡、德国、加拿大及法国等市场销售。融和中西一向是陈幼坚的设计风格,他为日本精工表厂设计的圆形时钟堪称范例。「时钟虽是西方科技的产物,也可以加入中国色彩,让人产生另类的感受。」陈幼坚以素净的黑白二色为基调,教人联想到阴阳两极;再将传统时钟不是罗马字便是阿拉伯字的刻度,换上了中国数字,更有趣是将黑色的分针巧妙地重叠在数字刻度之上,方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字。指针造型的概念取材自书法的「永字八法」,再加上时钟边沿的红色拓印,便俨然是一幅书法的变奏。这个带点幽默感的设计,灵巧地活用了富于现代感的「中国风」,难怪在各地获奖无数。刘小康(Freeman Lau )获香港及海外超过200个奖项的刘小康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他于1982年展开设计事业,现为靳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氏从1989年起已是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十分关注本港及国际设计发展情况,现为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及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刘小康对纯艺术创作有着一份浓厚的热爱及坚持,曾获九四年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九四年市政局雕塑设计奖及九八年市政局艺术奖。屈臣氏蒸馏水这个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在刘小康的设计下,已成为时尚的一部分。水樽圆润的新曲线、一身轻快的青绿色、中间便于提放的凹凸位置添上晶莹通透的拆射效果、能作杯子饮用的樽盖等等,吸引二三十岁的年青人外,十多岁的孩子也乐于使用。设计师更邀请了十二位本地不同范畴的艺术家在百年纪念的樽上自由发挥,以年青人的多元文化为切入点,一人一个月各自天马行空为水樽设计插画,分别藏入watsons water十二个英文字母,并列排放,即串成整个英文字。低调但有力地强化品牌形象,而水樽则变成最小型却极度普及的「公共艺术空间」,呈现香港亦中亦西,多元又灵活变化的城市文化特征。重新包装的屈臣氏蒸馏水,在市场上赢得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占有率。叶智荣(Alan Yip )于198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主修产品设计;之前一年,他取得奖学金到美国加州frog design inc.实习。毕业后,他旋即获荷兰飞利浦公司设计部聘用。工作两年后,他回港并于1990年创立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至今不同类型的作品逾千,更以alanyip作为品牌而发行一系列时尚产品。他的设计得奖无数,不少书刊曾作介绍,及为博物馆永久收藏。叶智荣现为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2002-2004)、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及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资深会员。一件设计品可以在市场上屹立十四年,累积销量二百万件,已是难能可贵的成功。这件产品可以让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则更有趣味。suzhical 原名flexical,叶智荣本来的概念是设计一件柔软的电子产品,打破电子产品向来盒子配螺丝硬绷绷的既定框框。然而,当这个能够卷起的计算机推出市场后,大家都觉得它像中国传统竹简,近年,又有人说它形似寿司,因而更名。计算机采用「百摺胶」和「薄膜按键」注塑而成。设计师巧用这些常用的材料,配合电路板,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改写了计算机约定俗成的形态;而在imac流行以前,产品已有透明版,让人看到薄膜按键由五块薄片组成。设计上的突破让计算机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消费者的诠释。设计,于是有生命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