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朝花夕拾的批注,要每一章都有,并且每一章要有10处旁批。谢谢。

旁批就是类似赏析句子
还有我不是要文章的中心和启示
拜托了~我真的很急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或: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参考资料:批注?什么意思?麻烦说清楚点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4
1《猫狗鼠》中写了与人关系密切的三种动物,鲁迅对狗,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出鲁迅的性格和斗争意识吗?
鲁迅似乎对猫狗鼠等动物都不喜欢,尤其是猫的叫声非常让鲁迅不喜欢,又因为吃了儿时的玩物仓鼠,更要之置于死地而后快。似乎鲁迅还有篇文章叫 鸭子,也是写了不加用心而导致鸭子没有过得很好,对鼠的好感也是因为有儿时的印象而非成年的鲁迅一定会对鼠有好感。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愤激的性格以及睚眦必报的狭小胸肠,斗争或反抗意识却谈不上,或者也可看出儿时的鲁迅有爱心,但长大了因为世故的精神而变得冷漠和无动于衷,但正因为如此,鲁迅却是懂得自省的人,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深刻的自我剖析,看到自己的渺小。

2鲁迅偏爱小鼠,除了表现他的孩子气外,还有什么性格? 重感情,热忱,有真性情。

3在《二十四孝图》中,为什么作者对反对白话者的憎恨如此强烈?
对封建伪道德的愤恨,封建伪道德杀人于无形,是鲁迅所透彻明白的,但周围的封建伪道德维护者洋洋自得以此自专,而下层的劳苦大众因为愚昧却被此所杀,因为劳苦大众即使识字也读不通文言文,而丧失受平等的机会,而鲁迅又是特别容易憎恨人的人所以鲁迅特别仇恨反对白话者。

4《无常》中“无常”这个阴鬼是什么样的的形象,写这个是出于什么目的?

无常阴鬼很可爱,其强烈的报复意识得到鲁迅的认同,是鲁迅对自己仇恨精神的赞美和拥护。

5《藤野先生》着重赞美他的人格精神,对于他的教学状况却写得不多,为什么?
中国的常识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实作者很大程度上还是受中国传统道德的影响,人格精神比之于专业精神更重要,是作者在心底潜意识里的看法,当然,藤野先生学术并非不好,职业精神也很强,但作者的取舍以为这样写效果能更好,当然,结果确实如此。

6《五猖会》,《父亲的病》都写了他的父亲,鲁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病和死亡对鲁迅的人生道路有什么样的影响?
他的父亲在鲁迅看来是严肃的,但作者之后有反省,承认自己还是受忠孝君亲的思想毒害,维护父权,鲁迅的父亲其实是很和蔼的,但是不是很有事业。
他的病和死亡导致鲁迅今后人生道路的成功,即认识到人生的冷漠,认识到仇恨的价值,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是建立在鲁迅内心深处拥有强烈的爱心的基础上的。爱之后的仇恨是无比冷静而有力量的,这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譬如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范爱农》是选了哪几个生活片段些主人公的?作者对他的看法前后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批判范爱农,是作者思想认识的变化和逐渐成熟而导致的。
第2个回答  2023-07-07
《朝花夕拾》批注如下:
第一章:
1. 标题:朝花夕拾
2. 作者:鲁迅
3. 第一章的题目是“小引”,描述了作者在清晨捡拾花瓣(实际上是落下的树叶)时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4. 旁批1:这个章节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5. 旁批2:鲁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通过描述花瓣的色彩、形状和气味,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他在清晨的微风中,静静地享受自然的美好。
6. 旁批3:这个章节也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这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批判,在整个《朝花夕拾》中都有体现。
7. 旁批4:鲁迅在第一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美感,也传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8. 旁批5:这一章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描述捡拾花瓣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9. 旁批6:鲁迅在描述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想象中的美好进行对比,从而突显出他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的向往。
10. 旁批7:这一章通过对清晨的描绘,为整个《朝花夕拾》定下了基调。它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第二章:
1. 标题:狗·猫·鼠
2. 作者在这一章中通过讲述自己与狗、猫、鼠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些动物的看法和情感。
3. 旁批1:鲁迅在这个章节中运用了幽默和讽刺的手法,通过讲述自己与狗、猫、鼠的互动,表达了对这些动物的喜好和厌恶。
4. 旁批2:这一章中鲁迅对于动物的描绘非常生动,他通过描述它们的形态、动作和声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这些动物的熟悉和了解。
5. 旁批3:鲁迅在这个章节中还融入了一些社会批判的元素,通过讲述自己与狗、猫、鼠的故事,暗示了一些社会现象,如弱肉强食、阶级斗争等。
6. 旁批4:这个章节的语言非常生动,鲁迅通过运用意象和比喻,将动物的形象和行为描绘得非常传神。
7. 旁批5:鲁迅在这个章节中对于动物的描绘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8. 旁批6:这个章节的故事性很强,鲁迅通过讲述自己与狗、猫、鼠的互动,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这些动物的喜好和厌恶。
9. 旁批7:鲁迅在这个章节中还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通过对于动物的行为和性格的描绘,让读者思考了一些哲学问题,如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10. 旁批8:这个章节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名篇,鲁迅通过讲述自己与狗、猫、鼠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些动物的看法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第三章:
1. 标题:阿长与《山海经》
2. 在这个章节中,鲁迅讲述了自己与阿长(长妈妈)的故事以及阿长给他带来的影响。
3. 旁批1:鲁迅在这个章节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阿长的形象和他所受的教育与传统的妇女形象进行对比,从而突显出阿长的特殊之处。
4. 旁批2:这个章节的语言非常生动,鲁迅通过描述阿长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善良和真诚。
5. 旁批3:鲁迅在这个章节中还融入了一些社会批判的元素,通过讲述阿长的故事,暗示了一些社会现象,如封建礼教的束缚、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等。
6. 旁批4:这个章节的故事性很强,鲁迅通过讲述阿长的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让读者感受到了阿长对他的影响和帮助。
7. 旁批5:鲁迅在这个章节中对于阿长的描绘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反思。
8. 旁批6:这个章节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名篇之一,鲁迅通过讲述阿长的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9. 旁批7:这个章节也反映了鲁迅对于人性的看法和理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10. 旁批8
第3个回答  2010-08-18
东华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