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男篮名单~最好有每个人的介绍

可以说说没一年的队长是谁吗?
还有

易建联的成长经历~~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了~

1、郭永林

郭永林,1954年出生于辽宁大连,中国篮球运动员,原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运动健将,优秀前锋,有“神投手”之美誉,1988年退役。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之一。

郭永林从1970年开始学习打篮球,1974年进入武汉军区篮球队从事正规的篮球训练,1978年进入八一队, 1979年为国家队主力前锋;

他擅长跳起高手头上、高手头侧、高手后仰和空中变向等多种形式的中远距离投篮,在对方严密防守时突然跳起的投篮命中率达58—60%,全国联赛平均每场得30分左右。

“八一”男篮两胜美国国家队,他每场得20分以上,在第10、第11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上,他是中国队主要得分手;1979年黑海杯比赛,他也是得分最多的队员;

1980年参加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亚洲区比赛,被评为最佳运动员。

在1983年11月举行的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对韩国队的半决赛中,他连投带罚,几乎弹无虚发,一场球下来独得24分,成为中国队第五次蝉联亚洲冠军的头号功臣,最后荣获那届锦标赛最佳球星奖。当年,他还被国内观众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

2、黄云龙

黄云龙 ,福建泉州人,出生于1960年7月,15岁就参军当兵,当时他作为篮球特长生被招入福州军区,后来又进入八一男篮,之后多次入选国家队,出任主力二中锋,1981—1988年,多次代表国家出征亚锦赛和世锦赛及奥运会,为国家争取了荣誉。

在CBA1995-1996赛季,助攻榜上以场均4.18个名列第一获得助攻王,篮板榜上以场均7个列第11名,得分榜上以场均15.2分获第19名,抢断榜上以场均1.4个获第21名,并入选全明星。当选此赛季的最佳中锋,入选最佳阵容。

3、王立彬

王立彬,1977年选入陕西青年队,1980年选入中国青年队,1981年选入国家男篮。1980年和1982年代表国家青年队获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和亚军。

1982年代表中国队参加第九届世界男篮锦标赛获第11名。1983年获第12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1984 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获第10名。1986年在第十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获得9名和第十届亚运会冠军。

4、匡鲁彬

匡鲁彬,男,1956年1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呼兰,中国篮球运动员,中国国家队著名后卫。197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武汉军区代表队。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加入八一队。

次年被选入国家队,是第十、十—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中国队和两次战胜来华访问的美国国家队的八—队及第一届世界俱乐部冠军队锦标赛亚洲预选赛冠军队的主力队员,1987年宣布退役后,长期担任中国女篮的领队。

5、刘建立

刘建立,1956年出生,中国篮球运动员,是中国篮球以及北京篮球昔日辉煌的建设者,曾代表中国男篮征战奥运会,并率领北京队5夺全国冠军。

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北京队正是凭借刘建立的绝杀击败了当时的霸主八一队。在世界舞台上,刘建立也为中国男篮立下多次战功,他曾在香港亚锦赛上拿下篮板王,洛杉矶奥运会更是成为球队得分和篮板最多的球员。

退役后刘建立进入北京队教练组,培养了包括巴特尔在内的多位优秀球员。

2015年2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5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建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匡鲁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立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云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永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2
易建联,
一个被NBA挑进大个子训练营的中国男孩;
一个能转体360度表演战斧式灌篮的灌篮高手;
一个助广东宏远提前三轮拿到CBA常规赛冠军的骁勇战将;
一个没打过一场CBA比赛就被耐克盯上的天才;
一个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下一个姚明”的NBA未来之星……

我不是姚明

自打去年从美国NBA的大个子训练营回来之后,易建联的名字前就总会被人们加上一个带姚明的形容词——下一个姚明、姚明第二、小姚明。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给这个男孩的评价,但这也成了易建联最大的心理负担。
记者(以下简称“记”):美国《时代》周刊一篇标题为《谁将是下一个姚明》的文章,给出的答案是易建联。你看中《时代》周刊的评价吗?
易建联(以下简称“易”):不要太在意媒体怎么说,美国的也一样。
(《时代》周刊是一份有影响力的杂志,它挖掘新人的“眼光”毋庸置疑。被《时代》周刊相中并且在日后走红的体坛人物确实也不在少数,老虎伍兹就是其中之一。但《时代》周刊也并非总是伯乐,NBA天王乔丹就没能登上《时代》的点将台。在这一点上,易建联表现出来的成熟超出了他的年龄。)
记:大家都把你的名字前加上一个定语——“姚明第二”,你喜欢这样的称呼吗?
易:我就是我,我不是姚明。他的确是我学习的榜样,但不是我效仿的模式,我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有自己的球路要走,真的,还是不要再这样称呼我了。
记:姚明曾经说过,国内年轻选手中最看好的是你。你听到之后高兴吗?
易:这样一来,压力就更大了。
记:姚明当年看的第一场NBA比赛是休斯顿火箭与纽约尼克斯的比赛,几年以后姚明真正地穿上了火箭的球衣。你看的第一场NBA比赛是哪个队的比赛?
易:哪场比赛我记不得了,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小牛队,诺维茨基是我喜欢的球员,个子那么大还能有这么灵活的身手。
记:春节前,NBA的几名球探又来CBA看人,你也是被他们关注的对象之一。能公布一下你登陆NBA的时间表吗?
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我今年刚刚在CBA联赛中有了一点表现,现在说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早。

我自己管钱

去年8月,耐克公司在失掉了姚明之后,将易建联签到了旗下。这个17岁的孩子一下子就成了富翁,而且是在没打过一场CBA比赛时就被商家盯上了。
记:据说你和耐克公司的合同是6年,达到六位数,超过了当年的姚明。
易:具体的细节不便透露,但这确实减轻了家里人的负担。
记:你把钱交给父母吗?
易:我自己管钱,这样就可以不向父母要钱了。
记:这些钱打算怎么花?
易:还没什么计划。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平时就上上网,看影碟、打游戏,偶尔也去宿舍旁边的小店吃点消夜。不过这点钱花工资就足够了。
记:看了你做的广告,似乎你不太敢看镜头?
易:第一次可能都会这样。不过,和大家一起拍打篮球的广告,难度还算小一些吧。
记:看你的360度灌篮,真的很漂亮。
易:那个镜头最难拍了。我平时习惯右腿起跳,左手灌篮,但考虑到走机位的问题,导演要我右手灌篮。最后,还是他们让步了,摄制组重新调整了摄像机的位置和轨道。只拍了几条,这组镜头就过了。
记:拍广告难,还是打比赛难?
易:都不容易,我说的是真话。
记:听说为了拍广告,耐克公司专门为你做了鞋模,量身定做了三双新系列球鞋。
易:是的。
记:当年的姚明有自己的姚系列,现在的勒布朗待遇更高,像乔丹一样,有自己的签名鞋,你想到过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签名鞋吗?
易:Possibility!(笑)
(未来对于易建联来说,完全可以用这一个词总结。)

叫我阿联

“小巨人”、“双塔之一塔”、“姚明第二”、“中国男篮新生代、镀金一代的典型”、“世青赛第一得分手”、“未来之星”、“千里马”、“中国男篮新移动长城”……从媒体给他罗列的众多称呼中,分明可以看出观众对易建联的关注程度。
记:这么多称呼,你能接受吗?
易:那可不是我该做的功课,我只知道——我要好好练球。当然,我还是很感谢媒体和球迷们对我的关注和鼓励,送给我这些定语和褒义词,实际上是肯定了我过去的成绩。我很高兴,更喜欢打篮球了。
记:这么多称呼,你能接受哪一个?
易:说我是“小巨人”,那我就接受吧。因为我爸爸身高1.99米,妈妈1.73米,我刚刚小学毕业就长到1.93米啦,想不成巨人也难。当然,从另一方面说,真正的巨人不仅要有高度,还要有力度,否则就只是一个“高人”。我力量还不够,是我努力的方向,希望不久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巨人。
记:那么,怎样称呼你,你才最舒服、最满意、最亲切呢?
易:就叫我阿联吧!戴军的一首歌开头就是“阿莲”,唱的是个女孩子吧。但这样叫我,最最亲切了,跟我走得近的“狐朋狗友”们都叫我阿联,嘻嘻……
这就是他,一个坦诚的阿联,一个真实的阿联。他年少成名,却不为名所累。他年少富有,却不为富所困。如果也想离他更近一些,就叫他阿联吧,他肯定会回报给你一个灿烂的笑脸。

易建联简历

----------------------------------------
姓名:易建联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7年10月27日
出生地:广东鹤山
身高:212厘米
体重:110公斤
身份:学生
教育背景:大学
个人爱好:听歌
注册单位:广东
运动项目:篮球
现在教练:
奥运会报名项目:男篮
场上位置:中锋
俱乐部号码:9
场上位置:大前锋
最好成绩:2004、2005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

主要经历:
1999年从事篮球训练,广东省深圳市体校,教练戴忆新;
2002年入选广东队,教练李春江;2002年 入选国家青年队;
2002年12月首次登陆CBA
2003年7月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世青赛
2003年10月代表深圳队参加第五次城运会
其他经历:
2003年8月正式签约耐克,成为其代言人
2003年9月被美国《时代》周刊详细报道
2004年 入选国家集训队。

个人成绩:
2002年 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
2003年 全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
2004年 全国男篮甲A联赛亚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八名
回答者:弦之月NONO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12-30 14:39

♡。。。♡。。 易建联完全资料。。♡ 。。。♡

姓名:易建联

出生日期:1987年10月27日

出生地:广东鹤山

身高:2.12米

体重:110公斤

身份:学生

教育背景:大学

个人爱好:听歌

场上位置:中锋 &大前锋

球衣号码:9 (广东宏远)11(国家队)

俱乐部:广东宏远宝马仕

个人经历:

1999年从事篮球训练,
广东省深圳市体校,教练戴忆新
2002年入选广东队,教练李春江
2002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2004年入选国家队。

辉煌成绩:
2002年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
2003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亚军
2003-2004赛季CBA最佳新人
2004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八名
2005年:东亚运动会中国取得铜牌
2005年:亚锦赛中国夺得冠军
2005年:带领广东宏远取得CBA冠军
2006年:世锦赛前16名
2006年:多哈亚运会冠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3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男篮由名帅钱澄海率领,取得第十名,当年的队员大多都当上了教练或者官员。
  主教练:钱澄海
  队员:王立彬、匡鲁彬、刘建立、孙凤武、李亚光、吕锦清、郭永林、张斌、胡章保、王海波、稽照光、黄云龙
  1988年汉城奥运
  中国男篮再次由钱澄海挂帅,张勇军表现最为出色,场均拿到20.4分,排在个得分榜第四位。但中国男篮徘徊不前,只拿到第十一名。
  主教练:钱澄海
  队员:张勇军、宋立刚、王非、宫鲁鸣、黄云龙、李亚光、张学雷、沙国利、孙凤武、王立彬、徐晓良、张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蒋兴权取代执教国家队近15年的钱澄海,但成绩并没有突破,中国男篮比上届再滑落一名。
  主教练:蒋兴权
  队员:巩晓彬、孙军、吴庆龙、胡卫东、单涛、孙凤武、马健、张勇军、宋立刚、阿的江、李春江、王治单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
  中国男篮连续第四次参赛。1994年多伦多世锦赛,中国队拥有一批才华横溢的球员,完美演绎出"小、快、灵"的打法。两年后的奥运会,这批球员作为骨干参赛,取得第八名的历史性突破。这一辈球员被世人誉为"黄金一代"。
  主教练:宫鲁鸣
  队员:胡卫东、吴庆龙、刘玉栋、单涛、巩晓彬、巴特尔、李晓勇、吴乃群、王治郅、李楠、郑武、孙军
第3个回答  2007-01-03
姓名:易建联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7年10月27日
出生地:广东鹤山
身高:212厘米
体重:110公斤
身份:学生
教育背景:大学
个人爱好:听歌
注册单位:广东
运动项目:篮球
现在教练:
奥运会报名项目:男篮
场上位置:中锋
俱乐部号码:9
场上位置:大前锋
最好成绩:2004、2005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
第4个回答  2007-01-01
此时的深圳,个子高佻、留着中分头的滨河中学初中男生易建联,被父母送进了国有民办的深圳市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经济并不宽余的易建联的父母,缴纳了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希望儿子转学后能获得最好的教育,读高中,读大学,博前程,而不要重复他们因为搞体育耽误学习,只能当普通职工的老路。而喜欢篮球的阿联则趁着暑假去和伙伴们参加街头三人篮球赛。
16岁的易建联已为广东队建功立业,16岁时的张凯却刚刚进入湖北省队开始职业生涯。17岁的易建联已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手,张凯至今还与任何国字号球队无关。同为身高超过2.10米的大个子,同为省内篮球之宝,易建联和张凯的命运轨迹却如此不同。

易建联身处篮球“热带地区”,12岁就因身高出众而被发掘出来,再加上广东宏远队有计划、分步骤的培养,易建联是在相对科学化的球员培养模式下成长的。而同为高人的张凯,则生长于篮球水平较为薄弱的湖北,虽然此地篮球风气甚浓,也有张勇军、陶小岗等名将,但代表最高水平的湖北男篮却一直成绩不佳,1999-2000赛季,湖北美尔雅男篮替补临时退出的前卫男篮进入CBA,但球队实力太差,该赛季名列最末降级,再未归来,还创下了单场67分的该赛季最低得分记录,张凯在其中默默无闻。不像易建联,依托宏远实力,就像站在巨人的肩头,当然惹人瞩目。此外,由于家庭环境一般,加之少年丧母,张凯在练球之余,也承担着一般孩子不能承担的压力。三年前记者在武汉碰上曾指导过张凯的一位老教练,他认为张凯是湖北篮球的一块“宝”,但也不由慨叹:“这孩子太苦!”

易建联生于广东,自然应进入广东宏远,他在这里碰到了李春江,李春江行事一向大刀阔斧,由于队内缺乏本土中锋,李春江一度让更适宜打大前锋的易建联作为替补中锋上阵,谁知道这一招竟成就了易建联在国家队的位置,因为国家队也需要为姚明找一个合适的替补。张凯则需“人挪活,树挪死”,2002年来到东莞新世纪队碰上了张勇军,张凯脚步灵活,头脑清醒,更适应打大前锋。而张勇军快速灵活的作战方针也不需要一个站桩的大个子,张凯在这个环境也如鱼得水,从此才算崭露头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