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好书,适合大学生阅读的。

最好5本以内,推荐的书籍必须是有用的。要说明理由。

首先介绍被认为大学生必读的三本。我本人确实都读过,确实在各方面非常受益。所以也推荐。我都这么认真写了。希望给分。
《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推荐指数5星 ★★★★★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这本书以调查资料为基石,以消费市场为切入点,完整地剖析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及消费模式、思维差异。下流阶层的出现源于社会的阶层分化.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学习机会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平等,结果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换流动性越来越差, 社会阶层分化形成固定化的倾向,同时不同阶层的"期望差距"也日益扩大,中流社会中欲望低下,能力低下的人群,开始形成“下流”。
这本书通过以下的问题:你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只是度过快乐的每一天吗?凡是嫌麻烦、个性散漫、生活不规整吗?呆在家中玩电脑游戏或上网一天都不厌倦吗?等等问题去分析了对于这些问题给予肯定火否定答案的人们10-20年之前和10-20年之后的社会阶层的分化。描述了过度最求自由的个性往往会把一个人推向“下流”阶层。
在释放个性,我行我素的时代里,这本书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通过统计学的角度让读者们感受到,一个人希望未来过一个比较满意生活,那么懂得自我约束和忍受孤独并且遵守社会主流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本书对于那些过于释放个性的年轻人带来一定的思考,同时也为那些在主流文化群体中兢兢业业的人给予一定的信心(明天肯定会更好的信心)。
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像很多书一样,从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去分析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这本书的数据和分析我们从宏观层面上把我一个社会的阶层流动,可以让读者们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觉悟。

《我为青春狂》推荐指数5星 ★★★★★
这本书描写了高材生们的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很重要的学习理念。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们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所擅长和不擅长。
这本书的一句话,画龙点睛的描述了中国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在“人人努力,人人有望”的似乎平等的口号下,实现的是真正的不平等。应试教育如同龟兔赛跑一样,让那些不擅长于陆地上赛跑的孩子们,硬要拉在陆地这个平台上,跟兔子进行“平等条件”下的赛跑。不言而喻,那些擅长于水上游走的鱼类,那些擅长于天上飞行的鸟类,则在这陆地平台上统统落后于兔子。如果想不落后于兔子,那么则相比于兔子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所以,有人硬要说应试教育相当平等,那么它的平等性仅仅在于,不同的努力导致的相同的成绩,而不是每个人个发其能、个展优势成为人才的可能性上。
读完这本书之后,不但会提高你对目前中国教育的认识,同时也会学到很多清华北大为首的高材生们的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无论在学校上还是在社会上都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你将会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唤起自己心中的巨人。
这本书的读者们,除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颇大的收益之外,在爱情和恋爱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探讨了男女在不同领域中学习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同时通过幽默、犀利、科学的方式描述了男女对恋爱和爱情的思考模式的不同以及对策方法。
整体上这本书非常符合在校学生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们阅读。单如果你未满15岁,那还希望在父母的监督下阅读,因为这本书有些对恋爱以及男人女人的看法过于超前,不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好是坏。如果你是为人之母为人之父,而且孩子还在上学,那么也建议你购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同时也会给父母很多对教育的认识,让你的孩子更轻松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富爸爸穷爸爸》 推荐指数5星 ★★★★★
多数人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愿意无非是为了获得财务自由,过快快乐乐的生活。《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通过富爸爸和穷爸爸的视角去分析金钱对他们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的理解很多人自以为知道的“资产”和“负债”的概念。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会了解到资产和负债不仅仅是会计学上的词语,更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之一。
如同富爸爸的名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为了财富奋斗终身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学校中学习多年,却未真正学习到金钱的相关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地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
此书,引起了广大读者对,“努力学习,找份好工作,过幸福快乐的生活”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年轻人,而是所有渴望财务自由的人都该读一读的好书之一。通过这本书你将会看到可能跟你与众不同的人们对财富的定义和思考。此书虽然欠缺操作上的一定欠缺,但是却有思想上的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上面的三本书是,很多老师和成功人士推荐给年轻人们的必读3本。《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从社会认知和自我阶层定位的角度上;《我为青春狂》从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了解和良好自我定位的角度上;《富爸爸穷爸爸》从学习、工作、赚钱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对金钱认知的角度上给予年轻人莫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大学生的话也读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浅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都挺不错的。希望楼主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17
励志: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弱点>>为人处事:<<菜根谭>>,<<厚黑学>>社会现实:余华<<活着>>,余秋雨<<文化苦旅>>文学素养:<<红楼梦>>,张爱玲<<倾城之恋>>,<<飘>>,<<平凡的世界>>等等
第2个回答  2014-05-17
平凡的世界、时间简史
第3个回答  2022-03-13
大学生活总是又充实又自由,在课余时间很多的情况下,不要总是宅在寝室打游戏,多读点课外书,总是有好处。

总是有小伙伴问,读那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说的是,读书的用处,是在今后不经意间才会显露出来。读书不是为了装逼X,不是为了跟风,读书应该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提高自己的涵养,升华自己。

今天为大家推荐最适合大学生读的十本书。

1、《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3、《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4、《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5、《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6、《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7、《乱世佳人》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乱世佳人》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爱的是白瑞德。

8、《菜根谭》

作者:洪应明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9、《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10、《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