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有一次闰四月?

如题所述

没有固定的时间出现一次闰四月。

闰四月一般相隔8年或11年出现一次,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闰四月。

在21世纪前后,闰四月属于常见闰月,频率仅次于闰五月。随时间向后推移,闰四月的频率在逐渐下降,端午节最晚的年份一般在闰四月。

以下是闰四月出现的年份:

1906年(丙午年)、1925年(乙丑年)、1944年(甲申年)、1963年(癸卯年)、1974年(甲寅年)、1982年(壬戌年)、2001年(辛巳年)、2012年(壬辰年)、2020年(庚子年)。

扩展资料

闰月所出现的规律:

1、地球绕日一周,也就是月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共354日,与岁实相比较,大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

2、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平年则十二个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一共354天或355,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一共383天或384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四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是从阴历演变来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是354.3672天,它同季节变化的周期(回归年,365.2422天)相差约11天。年复一年下去就会使阴历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的变化,夏至日和冬至日在18年里会颠三倒四地出现在各个月份里,有可能三伏天过春节,使农事季节难于安排。

  气象专家王奉安解释说,为了使这种历法能适应季节变化的周期,我国就创造了一种带有一定阳历成分的阴历———阴阳合历,也就是农历,又叫夏历。农历一个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为了使时间完整,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12个月,合计354天,同公历1年相差11天。因此,农历每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7年闰3个月,19年闰7个月。这种设置闰月的方法叫“19年7闰法”。有闰月的那1年就被称为闰年。

  与阳历不同的是,农历大小月在不同的农历年份中不固定的。腊月有时30天,有时29天。

  习惯上,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的农历年,腊月只有29天,就没有年三十了。去年(鸡年)就是如此,变成“秃尾巴”了。其实,这种缺少年三十的情况并非罕见,在近20年里,出现了9次。

  长尾巴狗

  王奉安解释说,,狗年长达385天,这与狗年闰七月有关。

  闰年中具体闰几月则是由24节气决定的。24节气在阳历中比较固定,在农历中却没有固定的日期。

  24节气是个统称,其实24节气中的双数节气,也就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又被称为“中气”。闰年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这一年的闰月。按照这个规定,狗年恰好闰七月。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闰七月的狗年正好是385天,是闰年中最长的一年,是“长尾巴”狗年。

  王奉安告诉记者,太长的狗年使得2007年的猪年春节不得不推到阳历2月18日才来临,这样,2007年的寒假很可能在正月十五之前就结束。

  一年两头春

  由于狗年春节相对较“早”,而猪年春节又相对较“晚”,所以今年的狗年将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

  所谓“一年两头春”就是指农历一年中会出现两次“立春”。比如今年1月29日就进入狗年,而直到2007年的2月18日才会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所以农历丙戌年即狗年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初七立春(2006年2月4日)和同年腊月十七再次立春(2007年2月4日)。

  王奉安特意解释,“一年两头春”现象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有人便会将此与旦夕祸福联系起来,其实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历法演变,与吉凶无关。
第2个回答  2019-05-11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辛巳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是从阴历演变来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是354.3672天,它同季节变化的周期(回归年,365.2422天)相差约11天。年复一年下去就会使阴历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的变化,夏至日和冬至日在18年里会颠三倒四地出现在各个月份里,有可能三伏天过春节,使农事季节难于安排。
  气象专家王奉安解释说,为了使这种历法能适应季节变化的周期,我国就创造了一种带有一定阳历成分的阴历———阴阳合历,也就是农历,又叫夏历。农历一个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为了使时间完整,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12个月,合计354天,同公历1年相差11天。因此,农历每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7年闰3个月,19年闰7个月。这种设置闰月的方法叫“19年7闰法”。有闰月的那1年就被称为闰年。
  与阳历不同的是,农历大小月在不同的农历年份中不固定的。腊月有时30天,有时29天。
  习惯上,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的农历年,腊月只有29天,就没有年三十了,(鸡年)就是如此,变成“秃尾巴”了。其实,这种缺少年三十的情况并非罕见,在近20年里,出现了9次。
  长尾巴狗
  王奉安解释说,,狗年长达385天,这与狗年闰七月有关。
  闰年中具体闰几月则是由24节气决定的。24节气在阳历中比较固定,在农历中却没有固定的日期。
  24节气是个统称,其实24节气中的双数节气,也就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又被称为“中气”。闰年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这一年的闰月。按照这个规定,狗年恰好闰七月。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闰七月的狗年正好是385天,是闰年中最长的一年,是“长尾巴”狗年。
  
第3个回答  2019-12-21
闰四月出现年份无规律,随时间向后推移,闰四月的频率在逐渐下降,在21世纪前后,闰四月属于常见闰月,普遍相隔8年或11年出现一次,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频率仅次于闰五月。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第4个回答  2013-12-04
四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