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如题所述

强调识字写字教学,必须要注意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不同年段不同的策略。如何避免在识字教学中,一切年段低幼化的现象,如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低年级提高识字情趣 规范写字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改变了过去文、字分开,识字的状况,将文字放在具体可感的故事情境中,为生字增加了生命力,为识字、写字增加了情趣。曹绪娟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她在上的二年级课文《纸船和风筝》时, 展示了以随文识字为特点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曹老师都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学习。曹老师精心设计了字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整节课,老师指导学生学写了六个生字,生字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认识,就在哪里教会读,认清字形,结合词意理解课文,有趣的故事为识字、写字服务;写字教学也是随文识字的重要内容,在写字教学中注重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包括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等。正如余校长所说:曹老师这节课将识字的情趣、朗读课文的情趣与低年孩子的天真活泼融为一体。二、中年级认写分流 阅读中识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年级走进了第二学段,与第一学段有所不同。在第二学段强调了“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经过两年非常辛苦的工作,学生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有了一些识字能力,在识字的环节上,教师要把握放的度,该放的一定放,难放的一步步放开,想办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和是非辨析能力差的特点,通过传授、示范、训练、督促、激励等多种教育形式,采用正面引导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训练,倡导学生端正态度、规范方法,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左右会写。这种“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是根据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做出的选择,这一做法的外在客观推动力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能先解决认字问题,尽可能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以形成初步阅读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开始阶段以认为主,在讲、用、写方面的速度放慢。这样做解决了主要矛盾,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讲、用、写也会及时跟上。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有表达的要求,去写去用。在这一方面,一些国家做出了积极反应。例如,为了确保三年级末的学生阅读,美国发起“美国阅读挑战”的行动。年10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在白宫作“美国阅读动员报告”,动员全国所有的资源参加这个行动。这是美国为应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课标中多认少写的理念是鲜明的,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从而真正提高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效率。三、高年级拓宽识字领域识字 提高书写质量汉字浩如烟海,依靠课堂教学,依靠教师教,已不能满足一个人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非常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在几年时间内不懈努力。低年级学生“学习识字”,重点在“知”“懂”“会”上,而学生要真正实现“”识字,还需要能迅速地吧“认”“想”“写”“用”综合在一起灵活地运用,并需要学会应付生字中多音字、同音字多义字、同形字等多种情况,逐步达到“熟”——熟练、纯熟、娴熟的水平。借助工具书、在生活中识字,查字典都不失为识字的好方法。识字与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我们不仅要为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和机会,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阶段最佳时期大量识字、规范写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