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准化的认识

对标准化的认识,这是我们大学的考试题目,只是针对大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言啊。在这谢谢的大家了!

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⑧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⑨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⑩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9
标准化建设是转变职工心态的过程,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由被动的执行转为自主的创新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团结来自于对企业的理解,积极来于个人价值体现的希望,把标准化的理念,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目标等制成标准化建设指导书,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经常去感受理解,并在工作中不断的思索。创新大多来自于在工作中的不断思索。标准化建设是一个转变职工工作思路的过程。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更加清晰,知道做什么知道怎么做好。把每一项工作与对应的规章制度,每一项规章对应的技术标准制成标准化体系表,使职工能够更加清晰掌握自己工作岗位有多少项技术标准,多少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每一项应遵守哪些规章,哪些标准,自己应执行多少记录等。标准化工作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工作,也是养成一种良好工作习惯的过程。工作的中不完善,存在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人对制度对标准的掌握情况。良好的工作习惯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变电站学习活动中有安全例会、班务会和技术问答。技术问答是每月一次,从实际较果分析,建议将技术问答改为每日两题,一题安全,一题技术。其实在一天的日常工作中拿出二十分钟便可完成此项工作。随着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变电站完善补充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建议建立学习规章制度记录,以于检查和促进职工的学习。
第2个回答  2020-04-10
  对标准化概念的理解
  --------------------------------------------------------------------------------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
  (1)标准化的目的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这既是制定标准的目的也是标准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可以说是标准化的总目的。除了上述总目的以外,标准化还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服务具有适用性。这些目的可以包括品种控制、适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能、贸易等。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现对一些特定目的简要说明如下:
  ——
品种控制(Variety
control):为满足主导需要,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规格或类型的最佳数量的选择。品种控制通常指减少品种。
  ——
适用性(fitness
for
purpose):产品、过程或服务在具体条件下适合规定用途的能力。
  ——
兼容性(compatibility):在具体条件下,诸多产品、过程或服务一起使用,各自满足相应要求,彼此间不引起不可接受的相互干扰的适应能力。
  ——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代替另一种产品、过程或服务并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功能方面的互换性称为“功能互换性”,尺寸方面的互换性称为“尺寸互换性”。
  ——
安全(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通常着眼于实现包括诸如人类行为等非技术因素在内的若干因素的最佳平衡,把损害人员和物品可避免的风险消除到可接受的程度。
  ——
环境保护(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保护环境,使之免受由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影响和作用造成的不可接受的损害。
  ——
产品防护(product
protection):保护产品,使之在使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免受由气候或其他不利条件造成的损害。
  (2)标准化的对象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
  “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可以理解为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问题。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我们不妨将这两个定义进行比较,质量定义中的“要求”是指明示和隐含的需求或期望,它与标准化定义中的“现实或潜在”是相互对应的;质量定义中的“特性”与标准化定义中的“适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安全性、环境保护”等是相互对应的。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标准化的主要对象就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
  (3)标准化是“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
  定义中的“条款(Provision)”是指: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的形式。陈述是表达信息的条款,指示是表达应执行的行动的条款,推荐是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要求是表达应遵守的准则的条款。条款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涉及标准化对象的能力和可能性;另一类涉及标准实施者的行为或行动步骤。
  标准化是一种活动,该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这项活动过程不是一次就完结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水平就提高一步。
  (4)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有关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在标准化的目的中已作说明,此不赘述。关于防止贸易壁垒和促进技术合作,将在本章第二节详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