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早”的小故事

要以第三人称的小故事,是关于“早”的,要结局好的,就是最后主人公因为早做事而获得成功之类的,(童话不要)

鲁迅刻“早”字的故事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扩展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1、鲁迅刻“早”字的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2、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 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3、韩国总统靠早起取得成功 每天睡眠不超5小时

  “我虽然进入公司12年就被提升为社长,但我从没有公休日,而且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相当于别人的两倍。这样算,我等于是24年才提升社长的,也不能说快。”

  韩国总统李明博是个不折不扣的“朝活族”(早起活动的人)。从靠收废品才念完大学的贫困青年到韩国现代集团掌门,再到韩国总统,李明博的个人成长史俨然是一个催人振奋的励志故事。对于自己的成功,李明博曾经道破玄机,那就是早起。

  每天睡眠不超5小时

  李明博的早起习惯早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通过聆听老师的授课,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比常人睡得少,最伟大的领袖常常一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他们只需在白天抽空打个盹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因此才能干出超乎常人的成绩。出身贫寒的李明博受到鼓舞,给自己也制定了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铁律,起床时间固定在清晨5点钟,以每天早起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这个习惯始终伴随着他,直到成为现代集团社长。从24岁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现代集团,在其旗下中小企业现代建设工作,29岁晋升为理事,36岁就任社长,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领导人,李明博只用了短短12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走完了晋升之路。

  有人曾经问过他,何以晋升如此之快,是否有什么秘诀?李明博的答案是,他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我虽然进入公司只有12年就被提升为社长,但我这12年与普通人的12年不同。我从没有公休日,而且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相当于别人的两倍。这么计算的话,我等于是24年后才提升社长的,所以也不能说‘过快’。”

  妻子佩服丈夫的毅力

  李明博的妻子也很佩服丈夫的毅力。她曾透露,李明博从不爱睡懒觉,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这个习惯从38年前第一天上班开始一直保持着。她说,李明博起床后通常会上网看看新闻,有时也会锻炼或看书。

  入住青瓦台前,李明博每天凌晨1点左右睡觉,5点起床,6点前就去上班。当了总统后,他依然保持这样的作息时间表。上任初期,他一度打算从凌晨就开始上班,幸亏妻子劝说“太早上班会让下属很辛苦”,李明博的凌晨办公计划才告吹。

  不过,李明博并未因此而纵容自己,依然坚持每天5点起床,然后等到7点半左右再开始工作。在工作前的这段时间,他会看大量的报纸。李明博订阅了很多报纸,从综合日刊到财经报纸,他都会仔细阅读,甚至连刊登在角落里的新闻都不放过。

  不仅自己以身作则,李明博还要求政府官员也养成早起的习惯。他将每天早上的例会时间提前到7点半。在他看来,政府工作人员就是“仆人”,一名合格的仆人理应比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起得早。

  有人不明白,李明博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即使到国外访问也不例外,是不是因为他就是传说中天生睡眠少、精力旺盛的超人?对此,李明博回答:“别人以为我早起是先天的,事实并非这样。我靠的是努力,除了努力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秘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09
鲁迅小时候因为父亲卧病在床,他早上起来去给他买药,结果上学就迟到了,被私塾老师狠批了一顿,小鲁迅也没解释,但心底暗暗发誓,以后再不迟到,于是在桌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以此警示自己。
第3个回答  2021-03-15
把懒惰列举出来,直面懒惰!
第4个回答  2019-03-18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