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克尼的<心理空间理论.>

福克尼在阐述语言学现象是运用了心里空间理论,我想知道其中的具体阐述

  美国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旨在解释语言即时或实时的产生与理解的过程.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也对文学作品的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语篇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空间构造语、基点、焦点和视点这些概念已成为文学语言学分析的常用术语.

  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 1985)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系统地考察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心理空间理论是意义建构的理论,包含句子意义的体现分割成空间。虽然该理论都是处理语言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心理空间是说话人谈论实体和其各种关系时建构的一些可能世界和有关某一领域的信息集装箱。通过心理空间对真值条件语义学中有争论的传统问题,如指称晦暗性(opacity)和预设等提出一个统一的解决办法。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和描写认知视角的不同的信息辨认度(accessibility),考察语言的用法是进行认知研究的重要工具。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作者名字可与该作者所著的书对应起来。有了这一功能,作者的名字可用来指称其著作就是一例,例如Plato takes up half of the top shelf of that bookcase。 Fauconnier(1985)提出了辨认原则(principle of access)用来规范实体与指称的词语之间的关系。辨认原则认为,如果第二个认知域可从第一个认知域中辨认或在触发词与目标词之间有联系,那么一个命名和描写实体的词语(触发词)可辨认另一认知域的实体(目标词)。可及原则在意义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空间建构和连接的基本思想是,当我们思维和谈话时,在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压力下,建构和连接心理空间。随着话语的展开,我们创造出一个心理空间网络。由于每个空间都来自于一个母空间(parent space), 而每个空间又有许多子空间,所以空间网络将是个二维点阵(two dimensional lattice)。在这个空间网络中,我们可以从子空间到母空间,也可以从母空间到子空间。
  Fauconnier和Sweetser(1996)认为自然语言的语法包括对以下问题的部分回答:什么是起始点(基础空间)(base space)?什么空间是目前的视角?就基础空间而言,视角的位置如何?什么空间是焦点? 空间之间的连接和空间的内部构造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语法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方面。
  由于心理空间建构中所固有的信息分割和主观性,一些空间可用于可及其它空间和视角,有时甚至改变基础空间,而且一些空间对其它空间没有辨认性。因此辨认是关键。下面我来看看心理空间理论是如何解释晦暗性这一老问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4) Max believes 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 has blue eyes.
  在基础空间,我们有“a woman with green eyes”, 并与“woman”和 “green eyes”的特征相关联。”Max believes”打开一个新的空间M,其结构代表Max认为的事物将会建立。在这一新空间中,“ has blue eyes”与“blue eyes”的特征相联系。可及原则在这里起了关键的作用:基础空间和新空间M相互连接起来,即基础空间中的”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与M空间中的 “has blue eyes”具有对应关系和可辨认性。
  注意这里有两种辨认“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的方法:一是通过以上的对应关系达到辨认;二是直接在M空间里与”has blue eyes”达到辨认。前者的视角在基础空间,焦点在M空间上;而后者视角和焦点均在M空间中,因此”has blue eyes”直接在M空间中得到辨认,并与两个特征“green eyes”和“blue eyes ”相连,产生了一个几乎矛盾的解读:Max认为绿眼睛的女人有蓝眼睛,其实她具有绿眼睛。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可解释指称的晦暗性心理空间的辨认原则。
  心理空间理论在近几年又有较大的发展,所研究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Fauconnier和 Sweetser(1996)就是对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集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话语分析等领域。这是心理空间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Cutrer(1994)指出,语言中时态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相邻心理空间之间的局部时间顺序关系,并且跟踪视点和焦点的变换。Cutrer提出了一套由时态引导的心理空间连接的原则,并解释了我们用语言来构建时间和视点组织的方式。例如
  (15) (a)Max is 23. (b) He has lived abroad. (c) In 1990, he lived in Rome. (d) In 1991 he would move to Venice. (e) He would then have lived a year in Rome.
  我们从“Max is 23.”信息构建基础空间开始,使这一空间为焦点,并附加上Max过去在外国生活( Max live abroad)的信息。在句(c)中“In 1990”是空间构建词,建立新的焦点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其内容为”Max live in Rome”。在句(d)中新的焦点空间成为我们考察Max迁移的一个视点。与此同时1990相比,我们把1991看作将来,因此从这一视点,我们构建了另一个新的焦点空间-----1991,其内容为”Max move to Venice”。在句(e)中,1990空间和1991空间仍分别为视点和焦点。其内容是相对于焦点1991的过去时间(live a year in Rome), 由此可见,空间的构建是由一系列事件,视角和焦点的变换组成的。
  4.2 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
  心理空间的映现是人类思维组织的一部分。虽然语言为这种映现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映现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它们存在于概念形成(conceptualization)之中。随着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 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1998)发现了反映许多语言现象中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 )。概念整合包括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并以各种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间。
  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其中两个称为输入空间(input spaces), 并在其之间建立跨空间的映现。跨空间映现创造或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享的更抽象的空间,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第四个空间是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是从输入空间中进行选择性的映现而来的,它可以各种方式形成两个输入空间所不具备的突生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并可把这一结构映现回网络的其它空间中去。
  Fauconnier 和Turner (1998)详细地讨论了概念整合的机制,张辉、李佐文(2001)已做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
  许多语言结构来自概念整合并系统地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形容词一般可引起整合过程。当我们关心在海滩上用铲子玩耍的孩子时,我们一般说”The child is safe”, “The beach is safe”和 “The shovel is safe”,这里”safe”没有固定的特点可分配给”child”、”beach”和”shovel”。第一句指孩子不会受到伤害,而第二和第三句也是同样的意义,它们并非是”beach” 和“shovel”不会受到伤害。“safe”不会分配一个特征;但它促使我们联想起适合该名词和语境的“危险场境”(scenario)。形容词”safe”引导出一个“危险”的抽象框架,并具有受害人,地点和工具等角色。形名组合(例如“safe beach”)可促使我们把危险抽象框架与海滩上的孩子的具体情景整合为一个对孩子构成“伤害”的反事实场景,在这一场境中,“child”,“be构成“伤害”的反事实事件(counterfactual event)。”beach”和“shovel”在危险框架中被分配了一定的角色。形容词并非简单的分配一个特征,而是促使建立一个概念网络,在该网络中,“危险”框架和孩子在海滩上用铲子玩耍的情景分别是输入空间。整合空间是孩子被伤害的一个反事实场景。Sweetser (1999)认为几乎所有的形名组合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概念整合,可能只有极少数的形名组合是语义特征的布尔数学的合成(Boolean union)。
  隐喻具有整合网络构建特征。如隐喻”This surgeon is a butcher”强调了这个外科医生的笨拙以及引起的令人不快的后果。但这一推理并不仅仅从”butcher”的认知域到 “surgery”的认知域。在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只具有“切肉”和“外科手术”的部分结构,在类属空间的基础上,相互映现,结果在两个输入空间中,一方面手术室、病人和外科医生与另一方面的屠夫的工具,其方法和切肉的方式相互映现,在整合空间中形成了突生结构。几乎所有的隐喻和转喻都可用概念整合来解释(Fauconnier&Turner 1998)。
  概念整合之所以是概念隐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前者可解释后者解释不了的现象。Turner(1996)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人们最近称股票市场为牛市(bull market)。在这一市场中,投资者被称为牛。当市场出现皮软现象时,人们说”Everybody has their horns pulled in”。在牛群活动的输入空间里,牛无法收回其牛角。在金融的输入空间中,投资者没有牛角,但它们能收回其投资。在整合空间中,投资者成为具有可缩回牛角的牛。这一突生结构是无法直接通过来源域和目标域的隐喻映现获得的。
  Fauconnier(1998)认为不管是概念整合、隐喻、转喻和类比等都是幕后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语言既不是这些过程的表征,也不是意义的表征,而是作为强有力的和标示不足(underspecified)的一组提示(prompts),用来引起动态的处理和相应的意义建构。这些幕后认知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形成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简单的弗雷格语义学(Fregean semantics),而另一端则是概念整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