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滑翔机的国内发展

如题所述

国内关于水下滑翔机研究的起步较晚,目前共有五家科研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分别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天津大学机器人与汽车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浙江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2014年5月22日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水深大于1500米海域通过测试,创造了中国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航程最远、时间最长、剖面运动最多、工作深度最大等诸多纪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这款水下滑翔机名为“海燕”,采用了最新的混合推进技术,可持续不间断工作30天左右。相比于传统无人无缆潜水器(AUV),“海燕”可谓身轻体瘦,它形似鱼雷,身长1.8米,直径0.3米,重约70千克。它融合了浮力驱动与螺旋桨推进技术,不但能实现和AUV一样的转弯、水平运动,而且具备传统滑翔机剖面滑翔的能力(即进行“之”字形锯齿状运动)。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在南海结束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海上试验,完成了多滑翔机同步区域覆盖观测试验和长航程观测试验。在长航程试验中,滑翔机海上总航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022.5公里,持续时间达到30天,创造了我国深海滑翔机海上作业航程最远、作业时间最长的新纪录。
未来中国军工企业可能大批量制造增大版“海燕”,这种水下机器人能搭载大型传感器,能探测到距离更远的蛙人、水雷和潜艇,中国在南海的反潜能力有望实现跃升。此外,它们甚至可能携带武器,执行水下护卫或攻击任务。
2015年初,中方指责越南向中越对峙海域派出“蛙人”,他们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干扰中国船只。未来武装版“海燕”的出现将使得越南“蛙人”的干扰战术彻底失效--中国水下战斗机器人将如同鲨鱼般在钻井平台四周巡逻,一旦察觉越南“蛙人”靠近,它们将自动展开攻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0
近日中国科学院的海翼滑翔机进行了实验,深度接近6000米,其实完全可以超过6000米的世界纪录,但在测试时还是有所保留了。2017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翼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下潜至6329米并安全回收,打破了由美国科学家保持的6003米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深的水下滑翔机。目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水下滑翔机方面应该是国内技术顶尖。此外天津大学做的海燕滑翔机也很不错,另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也在进行水下滑翔机的研究。可以说,目前国内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代表了国内水下滑翔机的最高研究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