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光谱的玻尔理论诠释

如题所述

玻尔氢原子理论是阐述氢原子结构的半经典理论。是N.玻尔结合了M.普朗克的量子概念、里德伯-里兹组合原则和E.卢瑟福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于1913年提出来的。玻尔理论的基本假定是:  ① 原子核外的电子,只能在一系列无辐射的定态轨道上运动,这种特殊的力学平衡状态可以用经典力学方法处理。   ② 当一个原子从一个能量为Ei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为Ef的定态时,就产生辐射(或吸收),辐射频率v与跃迁始末的两个定态能量之间的关系由下式决定:
|Ei-Ef|=hv 。
根据玻尔的基本假定,可以推导出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帕邢系、赖曼系、布拉开系、芬德系以及汉弗莱系的公式。
玻尔又假定电子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库仑力。玻尔认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
玻尔理论突破了经典概念,提出了定态、量子化条件、分立能级、能级间的跃迁等极其重要的概念,第一次从理论上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成就是巨大的。另一方面,玻尔理论仍未能脱离经典理论的束缚,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正确的理论要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根据量子力学,当原子处于定态时,其概率密度不随时间变化。原子的电荷密度是由它的概率密度与电子的电荷量共同决定的。一个稳定的电荷分布体系是不会产生电磁辐射的,所以定态时原子不辐射电磁波。而对于原子跃迁过程当中,经计算,可知其概率密度将会以频率v=|Em-En|/h随时间振荡,该频率恰巧也与玻尔理论所给出的相同。概率密度随时间振荡意味着在周围发现电子的概率会随时间振荡,因此原子的电荷分布也会随时间振荡,原子必定会辐射。 这样我们就圆满地解释了原子跃迁时辐射(吸收)电磁波的内在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