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起源地在哪里宗族迁徙路线是怎样

如题所述

李姓来源、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李(Lǐ)姓源出有七: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2、系自偃姓,即嬴姓, 偃姓祖皋陶,与少昊同姓,黄帝族。嬴、偃同字异写⑥,由于部落的分化所致。始祖出自上古时期的伏羲皇嫡子,名夫,号瑜伯,黄帝族,黄帝赐其阮姓。瑜伯原居陈州(宛丘),后因佐皇帝有功,封食邑昆仑大夏之西。瑜伯医术高明,割皮疗肌,手到病除,是中华医学解剖学的鼻祖。至瑜伯第四十代裔孙阮皋陶(这正是越南陈朝皇帝说“李姓人本为阮姓!”命令越南全国的李姓人都改为阮姓,使阮姓人口又有增加的原因),帝舜时代任大理官,封陇西皋地,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为中华法治文化先驱。
  3、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後,李左车其先也。
  4、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5、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6、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7、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得姓始祖:李利贞。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可逾百分之十八,而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不足百分之八。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一亿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