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玩的科学小实验要材料简单,最好是生活上需

如题所述

有许多有趣的家庭实验,材料很简单,很容易完成,列举几个我自己做过的小实验,都是从微信公众号”小豆荚实验室“上看的,每天都推送一条,挺有意思
(1) 蜡烛跷跷板
实验材料
蜡烛(两根) 高脚杯子(两个) 吸管 打火机 缝衣针
实验步骤
❶ 在吸管两端分别插入两根蜡烛
(注意:吸管必须比蜡烛略粗,不然插不起进去;如果吸管较细,则需要用刀子将蜡烛底部轻轻削掉一些使其变细能插入吸管中)
❷在吸管的中间位置插入缝衣针
(注意:必须保证是在正中间,因为要保持吸管两头的平衡,如果怕有失误,可以用尺子量一下,以保证缝衣针插入正中点)
❸ 将两个杯子隔开平排放置,将缝衣针架在两个杯子中间
(注意:必须保证缝衣针架在杯子上时能保持平衡,如不能,则要用小刀削掉一些较重一头的蜡烛。可在蜡烛下垫一张纸,避免一会蜡烛油滴落在桌面上)
❹ 用打火机依次点燃蜡烛两头~~~~~啦啦啦,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们会看见两个蜡烛就像在玩跷跷板一样,左边沉下去右边升上来, 右边沉下去左边升上来,不停的一上一下。太神奇了有木有!
实验原理
我们都玩过跷跷板,其实跷跷板就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两头一样重就会保持平衡,哪头重哪头就下沉,另一边则上升。
蜡烛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当蜡烛还没有点燃时,两头是一样重的,所以处于平衡状态。当我们点燃蜡烛的时候,会有先后顺序。先点的一端燃烧(设为A端),蜡液滴下,该端重量减少,跷跷板向另外一端(设为B端)倾斜。此时,A端朝上,B端朝下,朝下的一端会出现火焰烧烤蜡烛,加速蜡烛的融化,而朝上的A端则不会,于是B端的蜡液快速融化滴落,B端的重量快速降低,这就导致A端的重量又大于B端的重量,B端向下倾斜,蜡烛快速融化,重量快速降低。如此往复,蜡烛就会像小朋友玩跷跷板一样,不断一上一下地动起来。

(2)漂浮的鸡蛋
实验器材
鸡蛋(两个) 玻璃杯(两个) 食盐 水
实验步骤
1.往两个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水的高度应足够淹没鸡蛋。
2.将两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和孩子一起观察鸡蛋是漂浮还是下沉。(现象:两个鸡蛋都下沉到杯底)
3.让孩子选择其中一个杯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往选中的杯中倒入食盐。
4.和孩子一起观察加盐后鸡蛋的变化。(现象:加盐的水杯中的鸡蛋慢慢漂浮起来)
实验原理:
物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是由二者的密度对比决定的。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就会下沉。鸡蛋放入清水中下沉,就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大。我们给杯中加入了食盐,加了盐的水的密度就会变大,到后来这个杯中水的密度密度大过了鸡蛋,所以鸡蛋自然就可以漂浮起来啦!

(3)当可乐遇上牛奶
材料
可乐(1瓶)、纯牛奶(1杯)
步骤
1. 将瓶中可乐倒出一半。
2. 将牛奶加入可乐瓶中。
(现象:遇到牛奶后,可乐迅速“沸腾”,开始冒泡,瓶中的液体开始分为三层,最底层的颜色为较深的褐色,中间一层呈淡褐色,最上层是泡沫状液体)
3.将混合液体静置1小时。
(现象:瓶中液体的颜色变成了土黄色,瓶底有一些很小的絮状悬浮物)
原理
牛奶中含有酪蛋白和钙离子,可乐可乐属于碳酸饮料。当可乐中加入牛奶时,溶液产生絮状沉淀物。这个沉淀物中有的是絮凝现象下的达到等电点而沉淀的酪蛋白,还有少量的碳酸根离子会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白色沉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