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帮助父母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牵扯到的层面比较多,个人认为需要先看以下两点:

1.先确定父母是否有改善的诉求

要看父母本身是不是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父母本身有很多自己的教养价值观,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虽然我们是专业的,知道有一些是必须要解决和改善的,但很多时候难就难在,父母并不这样认为。所以这个是最重要的前提。

2.要看父母对该教师的信任度

如果和父母沟通较多,信任度较高,那么沟通自然是相对顺畅的;如果与父母接触还不多,那么要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父母对教师的信任,也是教师指导有效的关键。

考虑完这两点之后,当父母来求助时,考虑到改善教养方式的方法因人而异,在此无法一一赘述,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核心要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1.多倾听,捕捉信息,再引导;避免主观

最忌讳直接给方法论。因为有很多背后的信息需要我们通过倾听和提问来发现的,往往并非家长自己所阐述的那样,所以要提升个人的“提问”能力,摸清楚核心的问题才可以进行下一步。

2.避免太直接地给“药方”

尽量不要迫不及待的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因为就算这次有效了,下次又如何呢?并且往往这次有效的方法,下次却不管用了。甚至可能给家长造成“为啥说法都不一样”的困扰。

因此在家长求助时,尽量启发家长看到更多的角度,让家长打破固定思维,先在认知上有更多的视角,才是根本。

因为这个过程家长是主动思考的,恍然大悟的感受会比你直接告诉他们一个“不一定孰是孰非的经验论”有效的多。

3.避免加法过多和跑题

老师们往往都非常热心,容易共情,聊着聊着话题就越来越多。这是忌讳。

因为对于家长来说,一次围绕一个点,他们的感触和认识才会更深,信息量越大,越不容易帮助到他们。

对于教师来说,每次沟通都应该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和解决,不要谈其他太多界限不清的话题,尤其是家长里短茶米油盐式的倾诉等等。老师要学会“控场”。

以上几点其实都指向教师的“沟通能力”,要想帮助到父母,这几点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1
可以经常沟通
了解孩子中家的情况,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