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 知不足,有所为 有所不为。以这个为话题 作文该怎么立意(议论文) 急!!!

如题所述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子修)所撰联,意思是在生活待遇上应”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应常”知不足”,对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应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应坚决不做。冰心很喜欢这幅对子,常写以赠人。

这副对联是做人的准则: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物质享受上,在自己的拥有和他人的给予上,以及对无法改变的东西,应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上,以及对可以改变、并应该改变的东西,应不知足

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我意其较为恰当的理解是如此的:

“知足知不足”: 即在物、名、利等生存之社会需求方面应适则满足,即知足常乐;而在知、事、义等人类进步、国强民富、个人知识与事业追求方面应永无止境地去努力获得,永无满足之感。
“有为有弗为”: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当为者为之,当为而不能为之者奋力为之;不当为者不为,不当为而能为之者,虽势利当头亦不所动。
如此,则两联合一,警示世人求物与处事中,度与原则的把控,前者重做学问,后者重做事。
而对“知足知不足”,还有一解:对己身之品、行、知、思、识、语等各方面,即自处、待人、处事等,应知其优长,更应知其短劣,足则持之,不足则补之。如此,则与下联合一,前者重做人,后者重做事。

其实,将此番内容均包容在内,更有意义。人之一生,苦苦觅寻者,无非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

知足知不足_有为有不为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6HS82CnEMzAirXVGul_qg0YBaPsNw7HJqlvIOy_I2OEf_vZv_Sfj-uzlg36WIp23uxVE17VEXCG9fwlRKWi4VmhxCep1cosByz5mHoZ8R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8
正确审视自己,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
第2个回答  2015-04-08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3个回答  2015-04-08
可以从事物的两面性立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