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地宫巨大,如此庞大空间,如何封顶的?上面巨大封土堆不会压塌吗?

如题所述

秦陵地宫巨大,根据探测地宫陵寝距离地面平均深35米,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整个地宫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秦陵地宫采用明挖明填法修筑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填筑体的巨大自重会压垮地宫;因此地宫采用了暗挖法施工,平均埋深达35米,这样地表的封土荷载经过未开挖土层向四周传递,就永远也不会把地宫压跨了。地宫的受力模型跟隧道一样,有的隧道埋深达数百米,但是隧道依然稳固不倒。海底隧道承受的压力更大,它还是通过未开挖岩层圈将荷载分散到更大的岩层圈去,以保证隧道安全。

秦陵地宫征发了全国72万人修筑,前后经历了数十年才建成;李斯汇报说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还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可以想象秦陵地宫的修筑过程是先挖隧道进入地底,隧道采用巨木支撑,进入地宫区域后,再逐渐开挖地宫,边挖边支撑。隧道也不止一条,而是多条隧道进入地宫,只是最后保留了两条主隧道进入地宫,其它辅助开挖隧道则被封堵了。地宫建成后,封土只是在地表上堆土,封土的压力通过地层传递至其它地层,并不会对地宫施加压力。

秦陵地宫在地面以下35米左右,这样的话地宫当在岩石圈中,大家都知道在山体中挖隧道,隧道的埋深都比较大,但是隧道却不会垮。原因就在于围岩一旦成拱后,就会将上部的应力向没有开挖部位的岩圈传递,开挖后的岩圈会形成应力自平衡,因此中空部位就安全了。墓室周围还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宫墙十分坚硬,是良好的承重结构,宫墙的存在保护了墓室的安全。除了宫墙外,秦陵周围地下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这些阻排水渠可以良好的防止地下水进入地宫。

秦陵地宫的设计与施工都代表了当时杰出的土木工程技术,墨家善于营造,水家善于治水,当时墨家已以投靠了秦国,而水家名士郑国、李冰的后代都在秦国为官,因此秦始皇地宫才能建成。在传说中秦始皇地宫的建设得到了外星人的帮助,由于外星人的科技水平远远高于地球,因此他们设计的地宫精巧严密,受力合理而规模巨大,经过多次8级地震洗礼,依然完好无损。历史上不少的人都动过秦皇陵的主意,规模最大的一次是项羽组织三十万人发掘秦陵,结果也仅仅是破坏了表面的封土及建筑,进地宫的门都没有找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