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白桦三萜的含量实验原理

如题所述

其原理是,
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ds)是由6个异戊二烯结构单元联结而成的化合物,大部分由30个碳原子组成,少部分含27个碳原子的萜类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多以游离形式或以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丰富,除个别是无环三萜、二环三萜及三环三萜外,以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大类为主。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含五环三萜母核的一些三萜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炎、抗菌、抗HIV和护肝等方面显现出令人关注的药理特性,已被大量进行试验和临床预试研究,并且在治疗肿瘤、肝炎和生产化妆品等方面开发了许多药用产品,是一类非常有价值的天然产物。 目前已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的制剂被相继推广上市如齐墩果酸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以及胶囊等。从白桦树皮中分离出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癌,抗HIV病毒、保肝护肝活性,这类化合物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但研究开发甚少。对于这方面研究而言,我国有着显著的自然优势,我国广阔的北方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白桦资源,这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根据TBP化合物的结构特征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选取最佳的比色条件,为下一步测定白桦树皮中总三萜含量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显示最佳的显色反应条件为:5%香草醛-冰醋酸0.20mL和高氯酸0.80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min,体系最佳显色波长为545nm。 第二部分在白桦三萜的提取体系中,采用响应曲面设计(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三个主要因素,以白桦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TBP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88.80℃、乙醇浓度为92.46%、料液比为1:20.49进行回流提取。其相对应的TBP得率为26.54%。表明其在白桦树皮中的含量是比较高的。 第三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KromasilC18柱(4.6*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检测时间60min。测定10批不同采收期的白桦树皮样品,建立其总三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使用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标定了9个共有指纹峰,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白桦三萜化学成分组成相似,其相对含量变化幅度不明显,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为中药白桦树皮的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 第四部分采用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各组动物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和肝组织中SOD、MDA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为观测指标,观察不同剂量TBP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TBP给药组肝指数及血清中ALT、AST含量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增高。病理切片示肝组织变性、坏死有所减轻,提示TBP对此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