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风俗

如题所述

包括生产、生活、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上的风俗习惯,具体如下:

1、生产风俗

择日开工:新春佳节过后,各行各业都喜欢选择一个好兆头的日子开工。当天在工作场所门前燃放爆竹志庆。山区农民则在开工之日在田地插香烛奉神,用锄头在地里锄几锄以示正式开工,然后燃放爆竹,取意开工吉利。

邻里帮工:沙田区农民每逢兴建房屋或者办理婚丧事宜,其亲戚邻里一般都主动乐意帮忙,届时主人家供应饭食,无须计较酬劳。

干塘:蓄塘养鱼的人家当在鱼塘捉完大鱼,将塘水放干后,任何人都可以下去捕捉剩下的鱼虾,塘主全不介意。

2、生活习俗

中山特色美食中山美食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名,"吃在中山"是珠三角市民、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共识。中山有大小食肆6000多家。小榄菊花肉、神湾菠萝、荼薇花食品、石硖龙眼、中山粉果金吒、杏仁饼等特产也小负盛名。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粤语方言,一般称作白话,分为4种: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古镇话(近新会话)。

3、传统节日风俗

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岭南水乡民俗民风浓郁,极富岭南地方特色。中山于2007年推出“中山市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举办“和谐乡村”摄影展、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乡村美食风情街、动物演艺秀、水乡运动会、水乡民俗展、水上民歌邀请赛等丰富多彩活动。

慈善万人行:入选广东"一城一特"春节文化活动名录,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城区内外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配以“飘色”、舞狮、舞龙、舞鹤以及其他民间艺术队伍组成万人大巡游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西郊起步,沿孙文路步行至孙中山纪念堂。沿途万人空巷,灯饰辉煌。

4、民间艺术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小调儿歌等,中山舞龙分为木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

2006年,坦洲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朗崖口飘色、五桂山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等5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扩展资料: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198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1988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1983年12月,中山获准撤县改市,属佛山市管辖。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中山

参考资料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 民风民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