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断过哪些案件?

如题所述

包公所断的案件:

1、牛舌案

一个农民报案说他家的牛无端被人割了舌头,这时候包公说,那你就干脆把牛杀了肉吧。农民听衙门老爷都这么说了,自然就回家把牛杀了。这时候,当地的一个无就来举报这个农民说他私率耕牛了,包公立刻派人把这个无赖抓了起来,问他:“你为啥要割别人家牛的舌头?”

原来让农民宰杀耕牛不过是包公所使用的引蛇出洞之计,既然这个人会用割牛舌头这种下三烂办法去陷害这个农民,说明他和农民有仇,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放过宰杀耕牛这么大的事儿。不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案件所显示出来的拯的办案才华以及爱惜百姓的特点,还是使得包拯声名鹊起。

2、匿金案

有两人一起喝酒,甲能饮,乙不能饮。甲将身上的几两金子交于乙,以防喝多遗失。甲酒醒后向乙索回金子,可乙却矢口否认。此案一无字据、二无证人,谁是谁非,如何处置。

包拯经过仔细研究,先是遣公差带着官府的公文到乙家,说是乙让来家里取金子,不知实情的乙妻子取出了金子。当公差把金子呈上大堂,在赃物面前,乙只得低头认罪。

3、还和尚清白案

包拯在安徽池州为官时还为一位和尚昭雪了冤案。池州江边有座古庙,一天,这位和尚发现江边飘来一具尸体,出于善心他把尸体打捞上岸,诵经超度,掩埋了尸体。

谁知有人看见却向官府告了冤状,说他图财害命,糊涂的县官判了和尚重刑,正巧,包公走马上任,复查此案,发现疑点重重,证据不足,最终通过明察暗访,弄清案情,还和尚清白。

包拯的性情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3
包公断的著名案子有《铡美案》、《狸猫换太子》、《乌盆案》、《铡包勉》、《铡国舅》等。这些故事大多出自《三侠五义》、《包公案》,民间故事和戏曲,多为艺术加工和创作,并非史实。
包公,名包拯(999年-1062年),北宋名臣。他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
1.铡美案
陈世美中状元当了驸马,原妻秦香莲入京寻夫,陈世美不认,反使家将韩琪追杀她们灭口,韩琪自刎。秦香莲到包拯处控告,包拯设计召来附马,与秦香莲对质。包拯不顾太后、皇姑劝阻,铡死陈世美。
2.狸猫换太子
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
3.乌盆案
讲述包公到定远县赴任破获的一起贪财行凶命案。
4.铡包勉
讲述包公侄子包勉贪赃枉法,被包公知道后主持公道大义灭亲的故事。
5.铡国舅
陈州大旱,国舅庞昱抢男霸女,克扣赈粮,使得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陈州查赈,捉拿庞国舅,把庞昱送进龙头铡,为百姓除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