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

如题所述

生活在现在的人还真是没法想象古代战乱时期有多么的惨,但是只要读一边三国志,就会发现其中简简单单的“民大饥”、“人相食”、“尽屠之”几个字后面全是普通老百姓的血泪史。

一、董卓时期的帝都洛阳和长安

董卓进京后,原本是汉朝最繁华的帝都洛阳的老百姓就开始了悲惨的生活。

刚开始董卓还没有大肆残害洛阳的百姓,只是派兵去洛阳周边祸害。时值二月,洛阳周边阳城的老百姓正在举行庆祝活动,男女老少其乐融融在一起。这时候董卓的西凉兵突然杀出,杀光所有的男子并砍下头,带着掳掠的女子和财物回到洛阳。声称击败了大量的黄巾贼,并缴获财物而回。然后在城门口焚烧了头颅、把抢来的女子分给西凉士兵。

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

等到董卓的残暴引得各地军阀纷纷起兵反抗,董卓于是决定胁迫全洛阳的皇帝、百官、百姓全部迁都长安,在迁都的过程中不但纵兵劫掠,还挖开了汉室帝王、达官贵族乃至普通百姓的陵墓搜刮财宝,并且纵兵焚烧了整个汉朝的宫殿、宗庙、府库、民家……

在这一过程中,被抢劫、杀死、烧死、累死的人不计其数。

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

董卓迁都后,在长安大肆征发徭役,让几十万老百姓为他修建和长安城一般高大的郿坞,储存了三十年的粮草,在这期间又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人。

董卓还完全破坏了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把本来流行的五铢钱改成一掰即碎的小钱,结果引发通货膨胀,一斛谷要卖数十万钱。老百姓只能以物易物了。

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等到董卓死后,王允和吕布两个白痴逼迫西凉士兵,引发兵乱,从此长安三辅地区陷入长达多年的乱战。在西凉军将领李榷、郭汜的互相攻伐、劫掠之下,长安地区数十万户局面在短短两年间几乎全部死于战乱或者死于人相食。

每每读到这里的时候,看到下面的记载,真是感叹万千,乱世中的老百姓真是太可怜了。

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二、战乱期间的中原大地

董卓占据下的洛阳、长安等地基本上全部破败了,那么各地军阀占据的地方会不会好一点呢?

不可能,黄巾之乱在各地都是百万级的爆发,这么多人的战争,一个普通老百姓能活下去就很难了,以曹操为例,我们看看曹操的军事生涯中出现的一些字眼,就知道老百姓过的如何了。

曹操击败黄巾占据兖州后,有了乱世中的第一个根据地和第一桶金。据记载,曹操此战迫降得到战士就有三十万,其他跟随黄巾造反的百姓都被曹操收拢了有百万人。

可见之前战争中对于百姓的逼迫。

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曹操战争中多次出现“屠之”、“灌城”、“多残破”这样的字样。曹操打袁术的时候: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因为陶谦的部将杀了曹操父亲,曹操起兵报仇,多次攻打徐州: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曹操打吕布的时候: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程昱这个时候负责给曹操征集军粮,因为实在没有粮食,程昱甚至给粮食中夹杂了人肉。

据魏书记载,哪怕是袁绍、袁术这样的大军阀,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吃。河北袁绍的士兵一度窘迫到吃桑椹度日;而在南边的袁术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治下人相食。其他各路军阀更是多如牛毛,老百姓不是死于乱军,就是死于冻饿。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魏书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麾下谋士才提出了屯田的政策,有了屯田,曹操最起码的军粮得到了保证。

汉献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混战中的长安逃出,来到了洛阳。可惜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个精光,啥都没有,据记载,尚书以下的官员都必须自行去野外采摘果腹,饿死墙下的官员都不在少数。

这也是汉献帝同意董承请曹操前来的重要原因。

三、大瘟疫下的三国

三国期间除了战乱,瘟疫横行也是导致老百姓活的生不如死的罪魁之一。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除了孙刘火攻、曹兵不习水战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操麾下士兵疫病横行,战力锐减。

建安二十二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天下的大瘟疫。曹植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不说普通人,单单建安七子之中,除了早死的阮瑀、被曹操所杀的孔融,其余五人全部命丧于此次大瘟疫。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是死于瘟疫之中。

3医圣张仲景以《伤寒杂病论》著称,但是这样一位神医的家族,也饱受瘟疫的困扰,短短十年间,几百人的大家族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

所以整个三国时期,由于受到战乱、灾荒、瘟疫的影响,老百姓活的太过艰难,据统计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时,全国人口为5650万,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乱、灾荒、瘟疫,仅仅八十年后的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时,全国人口仅存1600余万,竟然锐减达四分之三。

要是各位读者能够穿越三国,功成名就不敢说,就是能活下来的几率,也实在太低了,看看曹操写的这首诗就知道。

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因为三国经常到处打仗,所以老百姓的生活饱受战争之苦。
第2个回答  2021-01-12
三国时期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一直在打仗,所以老百姓死的很多,而且还吃不饱。
第3个回答  2021-01-12
三国时期经常发生战乱,所以百姓生活非常艰苦,并且很多百姓离开自己的家乡,没有住的地方,非常惨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