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应不应该有功利心?科研只适合理想主义者吗?

如题所述

个人觉得做科研的人应该具备功利心,同样也适合理想主义者。

在理想主义者眼中,他们坚信一定有一种办法可以改变自己对现状的不满,愿意为之做点什么,其实所付出的不能马上看到成效,但是依然不会停下对美好东西的向往。

但是这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太少了,当今的时代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很难生存下去的,科研也更像是一种工作,就像很多人把读博当成了投资和跳板一样,用四年换日后的几十年还是很划算的。

我相信搞科研的人一定不是急功近利者,多多少少都有些情怀,某些程度上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想去更高的山上看更远的风景,而不是在办公室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工作,委屈自己只为迎合着大众的喜好,为了避免裁员的风险而加班,为实现资本家的梦想而卖命。

起源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30

做科研的可以有功利心,要有目标,有目标了一般都会有功利心,做科研的并不是只适合理想主义者,只不过是理想主义者更容易在科研这条路上坚持下去,每个人性格是不一样的,哪种性格都有适合做科研的人。

谁都不愿意吃苦,谁都愿意一帆风顺,事半功倍,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有功利心的。

获得一个硕士学位需要二到三年,一个博士学位至少需要四年,而搞一个科研项目需要多久?答案是未知的。但最煎熬的并不是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而是付出了这些之后并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报。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划算的,性价比极低的工作,他们更愿意选择去打工,打一天工领一天的工资,加班熬夜也是多劳多得,工资也会随着工龄增长。

从事科研的人何尝不希望自己灵光一闪就有实质性突破的创新想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能得百分百验证自己的假设,自己尽心尽力写的论文可以顺利被权威认可。

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充分的知识积累才能换来那突破的灵光一闪,无数次的不断调试改进实验参数才能得到理想的数据结果,历经几个月的编辑和修改才能出一篇符合要求的论文。

总结如下:

走向科研的道路千万条,功利心也是其中一条。你看看牛顿的自传,他搞科研的功利心也是非常强的。努力取得科研成果也是一种功利,这种功利心是可以促进科研的。科研项目很多是有明确目标的,大家比赛,看谁先达到目标,从而名流史册,这也可以算是功利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