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方女性主义

如题所述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女性主义却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女性主义宏观理论包括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世界体系理论。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但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中包括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再认为家庭成员的利益总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济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再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女性主义循着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并对它做了女性主义的改造。一个最主要的改造是提出了下列论点:男权制是先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存在的,因此推翻资本主义只是结束男性对女性压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也是门类繁多,不胜枚举。在此试举几例:

交换理论:这一理论指出,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为自私的、相互隔离的、无情感的行为者,而女性主义理论则做出了另一种假设,它假设人是相互连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性主义还用交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份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资源。

网络理论:女性主义用这一理论分析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男女两性由于从儿时起结识的人就不同,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因此造成了两性发展机会的巨大差异。

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迁的机会,致使女性做事业的动力降低。女性比较集中的职业由于缺勤率高、精力投入少,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

地位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力。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流而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反对她,敌视她。在这种情况下,性别期望模式得到了巩固。

符号互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正如标签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女性往往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接受了社会对男尊女卑的定义,于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新弗洛伊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大多由女性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定母亲,女孩却不必否定母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达,总想通过在社会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导致了男性在公领域的统治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加关注具体情况。(Chafetz, 9-1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30
西方女性主义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与挣扎,已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潮流。妇女议题研究多元而复杂。因此,女性主义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与流派。一般探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多追溯到十八世纪末英国女作家玛‧ (Mary Wollstonecraft)的著作〈为女权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1792)。〈为女权辩护〉为开创女性主义理论上的一座里程碑,〈为女权辩护〉要求女性应同享当时欧美男人所争取的自由平等如人权与参政权。强调女人也是天生「爱好自由」且「有理性」的「人」,若给予同等机会,也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第一波(1815-1914)欧美妇女们哀叹妇女受传统婚姻家庭的桎梏,并且认为社会上双重道德标准必须终止。女性主义者主张男女在法律上平等,妇女应有经济独立权。要「把女人也当人看待」,这一股蓬勃的妇女运动为西方女性争取了一些重要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权、子女所有权,以及在1920年以前所获得的选举权等,1960年以后出现的妇女解放运动,在美、英、法以及其他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新一代的女性,在此无法一一加以叙述,我只就美国及法国妇女运动的行为及理论略其大要。

1960年代后半期,在美国受到民权运动感召,妇女运动再呈现了思潮渐渐的状貌。 1966成立的美国「全国妇女组织」(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缩写NOW,有「即刻」采取行动之意),创始人蓓蒂‧佛丽丹(Betty Friedan)在《女性的奥秘》(Feminine Mystique,1963)一书详述了战后的美国教育如何经由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社会学及广告宣传,将特定的旧有女性形象烙印在现代妇女身上,使她们放弃独立自主的能力。她描述美国现代女性被迫在家当贤妻良母所造的『无名的烦恼』,引起美国知识妇女普遍的反省和思考。NOW所召集的特别是有子女的已婚妇女。NOW的思想是人格主义的:『NOW致力於一项观念:女性原本就是人,像社会上其他人一样,应该享有机会以充份发展人的潜力。』

年轻以及单身的妇女於一九六七年脱离NOW,成立了几个团体,推动一更积极的运动,「妇女解放运动」(Women Liberation Movement 简称WLM):『WLM自我界定为一项运动,而非一个组织,它不是一个有建构的团体…从始小团体便是积极活跃份子的基层、干部、哲学,有时甚至就是唯一的目…组成这些小团体的原因各有不同,说明了它们的功能五花八门,没有特定的模式或明确的目标。在此可以见到团体就是力量这一观念,以及被压迫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意识到身受压迫的情形并且超越它。』各种形式的女权文学,如日记、谈论男女角色的书籍、提供正确消息报导美国及世界各志女运动的『新闻通讯』(Newsletters)等等的出现是另一形式的抗争活动,鼓励妇女为女权战斗,并且揭发世界各地歧视女性的情形。女性主义者本著「个人的就是政治的」(personal is political)和「女人认同女人」的精神,通过了「提高觉醒程度」(consciousness-rising)的团体交谈会,将个别妇女际遇搜集起来,当作宝贵经验的借镜。

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便是在这一波新的妇女自我检讨运动获得重视。波娃掺合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深刻地分析了女性向来属於男性、屈居次位的存在事实。以及妇女的这种生存处境如何阻碍了她作为一个自由人充分发挥才智潜能的机会。并且波娃更进一步指出,即使女人获得平等权,即使允许出外工作以求经济独立,即使社会主义的理想臻於完美而废除了家庭制度,实行了性自由,女人也得不到全面解放。她的生育作用使她仍然被传宗接代的天职所奴役。因此,妇女最根本的问题在於如何调节她天赋的生物繁殖作用(reproduction)与做为一自由人所必备的经济生产作用(production)两者间的冲突。西蒙‧德‧波娃相信,限制女性角色的不是天性,而是一些成见、习俗和过时的法律,而女性对於这些成见、习俗和法律的形成多少是难辞其咎的。她呼吁女性要具尊严情操,由自身所处的附属地位挣脱出来。这项诉诸妇女尊严情操,是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呼,遂广为社会上各阶层的妇女所支持。甚至世界各地都将《第二性》一书加以翻译,妇女们亦纷纷响应。这本书的看法,和启发ICW与CNFF女权主义者的人格主义哲学是一脉相传的。西蒙‧德‧波娃强调,妇女必须从事一项职业,以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她启发了后来美国及法国的女权主义者所推动的妇女解放运动。

1970年以后在美国所发展的激进女性主义,便根据「第二性」与「女性的奥秘」这两部书所铺的基础,而建立了「男女两性角色分析」理论,以为重新探讨女性主义思想的架构。所谓「两性角色分析」理论,大意是说,社会将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刻意加渲染夸张,且预先设计两种判然不同的角色,强制男女去分别扮演,目的在维持男性的特权,这就是妇女受迫的来源。凯‧密莱(Kate Millet)更在「性政治」(The Sexual Politics 1970)裏揭发父系中心社会权力结构如何建基在塑造女性、压制女性上。70年代中期的女性主义者著重在减少两性的差别,而发展出「男女划一」(Androgyny),以便更推衍出以女子为中心的分析理论,亦环绕著女同性恋、女性性心理,以及母性等妇女特殊经验所建立的理论。上述种种学说的重点交集於分析「后天」社会所培养的「性角色」与「性心理」如何导致男女两性关系的扭曲沈沦。 (《女权主义》页119-21)

妇女解放运动努力的结果,让妇女意识到她们所受的第一层剥削就在於这种家庭生产,是使她们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其他方面处於劣势地位的主要原因。父系中心构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要妇女情愿屈服於这项家庭经济之下,她们的解放自由将无法实现。女性视自己为人,具有权利发展人的一切潜能(性受、情受、道德、政治、智力各方面),拒绝男人传统上强迫在自己身上的种种限制,这种观念对女性而言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因历来,在风俗习惯、法律、教育以及男性哲学的压力下,妇女被当成配偶、繁衍后代等等的传统角色,而非一个自由且具有创造力的人。这并不是说,女性没有权利成为配偶、母亲,而是说她们不能局限於这些角色,以所谓『女人特性』这个被灌输的观念为藉口,而禁止自己从事其他角色。这项人格主义的观念,从未如此普遍地为全世界各阶层的女性所认识。在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语言学方面以女权主义的观点所作的研究,快速地发展,蔚为风气,以至於目前在美国的每一家著名大学里,没有不设立探讨女性问题的课程,没有不发表讨论女性的论文或著作,没有不成立研究中心或开办讨论会,研讨男女角色或女性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