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由什么决定

如题所述

情绪受思想引导。情绪本身是具有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因为情绪会影响自身的能量,能量影响自身的生理机能,消极的情绪,影响能量对自身的输出状体,高强度的消极情绪,会使能量在自身体内喷发,会使器官超负荷运转,从而影响身体机能;消极的情绪会使能量输出不断减少,降低身体机能的功率,在抵御疾病等情况乏力。情绪就像是发动机,消极的情绪只会引发身体机能高负荷运转或低功率运行,都会给自身造成隐患,积极的情绪比较温和稳定,会使发动机正常运转,输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所以我们需要努力维持较高的积极情绪,虽然比较困难,但是收益很大。那么情绪越高越好吗?当然也不是,过分的高兴也会伤身,这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根据宇宙能量法则,万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能量组成,每时每刻都在吸收、释放着自身的能量,人的身体需要吸收生物能量维持自生温度,同时也在释放热能。人的情绪也在吸收他人能量并释放自己情绪的能量。根据吸引力法则,同性相吸,我们会吸收他人释放的相同情绪能量,并转化至自身。比如一个小孩在哭,另一个小孩往往也会哭。但是人的思想是一个精神调节器,不但会控制自身情绪能量的输出,也会控制外在情绪能量的输入。所以,一个陌生人哭泣,我们往往不会难过,自己的至亲哭泣,我们会很难过,因为我们此时思想没有设限,我们允许自己可以难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情绪会影响他人,也会受到他人影响。当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情绪来影响他人,也可以通过思想影响他人,但是思想是有形的,情绪是无形的,往往无形胜有形。为什么我们很欣赏某个人的气质,往往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其自身所散发出来的精神状态影响了我们,精神状态的核心就是情绪所散发的能量。

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分为2类,积极的和消极的,X轴以上的是积极的,以下的是消极的。情绪是有程度的和张力的,这个可以用Y轴表示,程度越高,在Y轴的位置也越高。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对立面,并且程度也是相同的。X轴以上的情绪具有修复和创造能力,以下的具有破坏和毁灭能力。当我们陷入某种情绪的时候,也要提防这种情绪的对立面,比如如果你有很高的优越感,你也会时刻面对自卑感,当我们备受打击的之后,如果丧失了优越感,那么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自卑感,优越感越高,自卑感越强烈。积极的情绪往往表现比较温和、稳定,消极的情绪会表现的暴躁、波动。

那么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触发的? 人在母体里是没有情绪的,出生之后可以感受到的情绪,少部分是由遗传得到的,这个是人类进化史附带的产物;而大部分的情绪、记忆等是在伴随着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中,积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的,就像一团有标记的气体一样,气团就是情绪,稳定时是气团,处发时就是气体,充斥全身,标记就是记忆。我们能够回想起来的记忆,都会感受到当时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演员回想过去伤心事可以瞬间流泪。有些记忆我们无法回想起来,只是我们的显意识无法调取,但不代表记忆和情绪就消失了,它们只是隐藏起来了,只有在特定情况才会触发。比如当你遇到危险情况,本能的恐惧。所以,在外界的刺激下,情绪是可以不经思维过程而直接触发的,恐惧是最普遍、经典的例子。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思维可以调动、引导、触发情绪,并通过记忆给情绪打上标记。所以,人的情绪的触发,一部分是受外界刺激,本能触发,情绪发生的快,消失的也快,强度高,记忆标签打上的印记也比较深刻,这样的情绪,往往是最低级的情绪。另外一部分是受思维引导而触发的情绪,情绪发生的相对较慢,消失的也快,当然,记忆标签印刻的也比较浅,强度低,显意识调取困难,当然,有些由思想触发的情绪强度很高,也会给记忆打上深刻的烙印。我们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某些时刻,因为情绪强度高,我们可以感受到;但大部分时间,情绪强度低,我们感受不到,但不代表情绪就没有了,人是活在情绪里面的。但因为情绪有2面,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并且强度都有高低起伏,每个人都活在强度低的积极或者消极情绪里,这种情绪的产生,不是情绪在潜意识里的本能触发,而是受思维影响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出现抑郁、烦躁等消极情绪,是受自己的思维方式及产生的思想结果所影响,改变这种情绪,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总体来说,情绪是人行为的推动力,思维是情绪的触发及方向引领的装置,保持积极的情绪,需要修正自己的思想,从而看到更好的自己及未来,杞人忧天不会帮助我们行动起来。

为什么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而不是消极的情绪?

有生命的万物,本质都是趋利避害的,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趋善避恶的,从而达到长乐与长寿的状态,方法就是学习、怀德以及中庸的为人处世之法。人们都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有利自己的结果,而害怕失去或者遭遇不幸。积极情绪的作用,对己、对人皆有好处。对己,可以保持内心世界的和谐,愉悦,就好比涓涓流水,平静、清澈、祥和。这种情绪帮助我们更倾向于看向结果的正面,同时不畏惧负面,从而激发我们心底的激情,采取行动,获取希望的结果。消极的情绪会给我们内心蒙上一层阴影,越积越厚,即便是成功就在眼前,你也可能因这道光透不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失去采取行动的动力,而从错失。当你想要生火做饭,你想要拾到湿的木柴还是干的?消极的情绪就是湿的木柴,会阻碍我们燃起希望之火,这火晚一分钟燃起,我们就多一分钟饥饿。对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他人,当我们自己看到希望之光,并且真的相信,别人也会看到,自己没看到,怎么帮助别人看到,无所取,何以予?

世界本来是没有颜色的,我们能看到颜色,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外在环境,形成的一种可以识别颜色的功能器官,并且通过遗传保存乐下来,我们眼中的世界从来都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是外在世界在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的思维和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看到世界的感受。高兴时和悲伤时,世界在我们的内心世界的反馈是不一样的,我们用行动回馈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你可能很喜欢你的房间,你可能也会感受到,自己的房间或者整个城市都像牢笼。世界的本质从来没变,外在的世界虽然有很多变化,但只是形式而已。我们通过这些形式,归纳出了我们所看到的真理,虽然我们永远无法证实真理,但是此时此刻,我们也无法证伪真理,那真理是真理吗?我觉得只要符合当下,就是我们的真理,不适用了,就是过去的真理,未来的歪理,我们绝大部分人,追求的从来不是真理的准确性,而是它能带领我们发挥人类的主管能动性,帮助我们在内在和外在世界获取收益,用,取来,没用了,弃之。对于情绪,积极的情绪有用,我们就改变自己的思想去获取,如果消极的情绪真的有用,我们也可以这样做。积极的情绪是稀缺的,不是生而有之,我们需要改变思想并且努力实践,才能获得,并且在思想层面抵御不良思想及情绪的入侵。

如果保持积极的情绪?

我们的情绪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变得暴躁、压抑,也会受到消极的情绪影响,而变得消极。迫于父母或者生计压力而改换工作、父母催促结婚,领导训斥、生意失败、离婚、孩子生病等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实却是如此,但是我们如此安慰自己,就失去了本源的积极和行动的动力。事物皆有2面,我们之所以感受到压力、困苦,是因为我们专注于不好的一面,对好的一面的没看到、欺骗自己没看到、不想看到或者觉得弊大于利,不管你想不想看到或者对好的一面是否感兴趣,好的一面就摆在那里,没有变。我们的线性思维把我们的目光局限在直接反馈上,却不管这样的思考方式对我们的情绪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我们都欣然接受,即便有时很痛苦,我们也只能默默忍受。我们想改变这种情绪,压抑、消沉、抑郁,却很难奏效,于是我们反抗给我们施加压力的人或者事情,以求改变这种糟糕的情绪和状态,改变不了,就只能随波逐流,永远做违心的事情,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最后总结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根据宇宙因果法则,什么的因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果,没人可以逃脱。不播种,就没有收获,不走路,就不可能留下你的脚印。因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促成消极情绪,你就失去了做事情的动力,没有动力,自然也就抛弃了做事的执行力、想象力以及解决困难的毅力,如果这样也能成功,那得感谢周边的人和环境,因为他们的努力,间接的帮助了自己,所以消极情绪才是因,你面临的现实就是你不得不接受的果。 乐光的构思、悲观的计划、乐观的执行,稻盛和夫名言。这种只专注于事物好的一面,才能给我们带来情绪的改观,也是实现积极情绪切实可行的方法,想象力、执行力、毅力等才会纷至沓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这些,而是因为我们线性思维方式,让我们着眼于悲观一面,使得我们主动放弃了这些。我们的情绪永远比事情本身重要,改变情绪的唯一办法,就是改变思维方式。

要小心积极情绪的获取方式,积极情绪从来都是向内求,而不是外求,是和谐共存,不是竞争攀比,是努力追求,不是水中望月,是过程的享受,不是完美的结果。当我们期望别人改变想法、事情因己而改变,这种外求的想法,会毁掉我们的情绪,改变自己对事物、事情、他人等的认知,着眼于好的一面,通过改变自己思维来改变情绪,这就是内求,往往会带来好的结果。有很多人有优越感,如果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出色,或者事业很成功、人生没有大的波动,就会产生很强的优越感。优越感是通过与人对比并胜利得来的,这种竞争攀比之心会破坏我们内心与人、与事、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选择的从来都不是力量强大的生物,而是可以适应环境、可以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物。我们自己内心建立的优越感或许可以让我们获取力量、自信等感觉,但危害也很大,如果接连遭遇失败,失去的不仅是优越感,还有从心底激发的自卑感,除非我们有更强大的某种力量压制它,否则谁也逃不掉。如何达到和谐共存?还是要回到内求的方面,需要将专注力放到事情的正面,采取行动,聚合人、事、物等求之,不要将专注力放到你做错的上面。只要事情的正面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可以大胆求之,我们可能会忽视某些人或事情,或者犯错,这些具体的行动需要我们学习具体的方法来修正,但是首先一点就是着眼于目标,坚信自己的目标,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小人无错,君子长过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影响情绪因素有很多所处环境的氛围,人际关系,天气,突发事件会决定人的情绪,
第2个回答  2020-12-27
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于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是信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称之为ABC理论。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的原因。结论:不是事件,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你的反应。
第3个回答  2020-12-27
一个人的情绪,有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处事方法来决定,比如那种比较冲动的人的情绪和性格十分相关。还有当时的心情。
第4个回答  2020-12-27
情绪是对生理变化的,知觉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哭,所以悲伤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情绪是大佬提成对于邱老的意志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作用并向上反馈至大脑。使人产生情绪体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