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掌控成年子女钱财的老人是怎么想的?

如题所述

那些掌控成年子女钱财的老人是怎么想的?

在亲子关系中,有一件令人痛苦的事,就是父母可能通过掌控儿女的生活来刷存在感。

而我们也容易把这种模式继承下来,在孩子身上重演。

我在一个二本高校教书,也当过班主任。学校学费较贵,我能感觉到同学们承受来自父母亲的压力。这些孩子的父母亲能够交得起学费,往往是他们同龄人当中的“成功者”。父母更加有自信,相信自己的选择比儿女的选择更好。

当这些同学希望探索自己的道路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亲可以用钱砸开某个关口,直接帮他们通关。在学生年轻的心灵中,往往能够看到现实利益比理想更加触手可及。于是他们就放弃梦想妥协了。

为什么父母想掌控儿女的生活来刷存在感?
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看得很紧,孩子每天都要汇报行踪。我住的小区有一些家长在陪读。有个男生身高1.8米多,大四准备考研究生,在教师公寓租了房子,爸妈轮班来陪读。爸妈并不老,每天在这里无聊地打麻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极端存在,就是放任。父母亲忙于赚钱,认为学校就是帮他看孩子不要学坏的地方。他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就是给钱,但是很少把自己的时间给孩子。于是孩子在学校租房、养狗、谈女朋友,打游戏。最后的结局可能是退学或者勉强毕业,继续啃老,而父母亲只能通过赚钱来刷存在感吧。

为什么父母想掌控儿女的生活来刷存在感?
[美]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于玲娜/译

按照《母爱的羁绊》这本书的观点,无论是放任不管的,还是管得太多的,父母亲都有相当的自恋倾向。

自恋的核心,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看世界,难以体会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缺乏共情,不愿意(或不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需求,完全生活在“自我”里。

换言之, 他们时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向他人,或向“内在不自信的孩童自我”证明自己。于是他们把孩子看得紧,不允许他们做跟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事,或用挣钱来证明自己。这些都是他们刷存在感的方式。

这样的父母亲把孩子视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他者。

他们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模式与自己保持一致,而非出于孩子自身的考虑。

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得不到肯定,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不重要,努力也没有效果,最后可能自暴自弃。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具有极强的成就动机,为了做到某些事情来赢得存在感,而不是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感。可以说,他们作为人的价值感是缺失的。

当然,这并非是个死局。我们有途径去解决或缓解其中的痛苦。

为什么父母想掌控儿女的生活来刷存在感?
《母爱的羁绊》能够提醒自己处在怎样的一个时代。

世界变化很大,但是我们往往窝在自己的天地里,以为掌握了某些铁定的规律,以此来寻找对这个世界的控制感,而孩子往往成了我们寻找控制感的工具。

其实,这个世界哪里是由我们控制的呢?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适应它,而不是妄图让自己成为虚幻世界的中心。如果你认为公务员还是一杯茶一张报纸混铁饭碗的生活,也从来不认为打游戏可以成为一个正经的行当。那你在与讨论孩子职业选择和生活的时候,少说多听比较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0
掌控成年子女钱财的老人,是怕子女,乱花钱,手里攒不住钱,以后万一用到钱,没钱是不行的,所以替子女把钱存起来。
第2个回答  2020-10-20
以爱之名掌握子女的经济命脉,一方面觉得孩子还没长大,怕他们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另一方面彰显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拿着成年子女的钱财,对孩子多方限制。
老人需要明白,子女总有一天会长大离开父母到世界闯荡,父母再不愿意放手也无济于事。不如退居幕后,让孩子自由翱翔。
第3个回答  2020-10-20
如果你还没有出嫁,上交吧,毕竟家里条件不好,你留着自己用?记住父母把你们养大的,何况你现在还没有嫁,你出嫁家里也得花钱啊,要不你就早点结婚,结婚后,你有自己家了,也需要钱了,自己也得过日子,现在你自己攒钱根本没有必要,上交吧,趁还有时间有条件多孝顺下父母,以后出嫁远了还不知道能回几次家呢!

人和人的思想是不一致的,有的父母是真心为子女好,他们总是感觉孩子们过得好就是他们最幸福的事,他们把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样不仅有利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 还会因此更敬重老人,最主要的是相互之间虽说会有攀比的心理但却不会有依赖的心理 ,更不会要求老人给予自己更多的什么,因为他知道老人对他们都是公平的、合理的,要想有个好生活就唯有自己去创造。这才是疼爱子女的老人,看望老人、尽可能地多陪伴老人、为老人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是每个儿女对老人的最大的孝心。
第4个回答  2020-10-20
如果说钱财是父母的,你无权干涉。你自己要奋斗不能啃老,老人怎么安排他的钱财是他的事情。他养你小你就该养他老。不养老他可以把钱带进养老院解决后顾之忧。因为他不确定你能养他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