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形势?求解答

如题所述

黄群慧 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解决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坚”阶段。这些问题具体包括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规范、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因为是国企改革的难点、重点问题,所以也就不能期望这些问题在一两年内得到彻底解决。也就是说,“攻坚”阶段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科学分析国企改革的形势和前景,对于增强人们的信心,坚持不懈地把国企改革引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企改革成绩显著,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自1993年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政企分开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年脱困”目标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成效显著,培育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和大集团;通过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等措施,有效地分流了企业富余人员,为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作出了贡献;开始尝试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股票期权、期股、年薪等制度,以期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等。经过多年来扎扎实实地推进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在效益规模方面迅速增长,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深化国企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逐渐形成。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一中心,计划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国企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条件。实际上,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冗员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等,正是由于配套改革措施的同步推进、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后才得以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的。国企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的形成,还体现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有企业提供了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而且还支持了经济增长,进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财力补偿改革过程中利益受损者的利益,减少国企改革的阻力。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冗员分流。 第三,积累了一定的解决国企改革难点问题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指导改革实践的理论。在二十余年的国企改革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试点工作,如承包制试点、股份制试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债转股试点等,为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并不仅仅表现在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推进国企改革工作的正确方式和程序、纠错机制的形成上。在国企改革中还出现了许多企业改革理论,它们是在总结国内外企业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入世为深化国企改革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国有企业必须面对具有强劲实力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然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全方位的开放将促进国企改革的深化。这种推动力不仅来自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入世将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行为的规范。这无疑将有助于理顺政企关系,从而推进国企改革的深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