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景区特点介绍

如题所述

安阳殷墟景区特点介绍?

安阳殷墟景区特点:殷墟现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殷墟因于20世纪初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

安阳殷墟景区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28年,在傅斯年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

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1999年1月,在殷墟遗址东北部地下约2米深处,发现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这座城址的年代略早于作为商王朝晚期都邑的传统概念上的“殷墟”,分布上与旧的“殷墟”范围略有重叠,但整体在洹河北岸,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洹北商城”。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殷墟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从殷墟文化分期到环境(如地理、地貌、植被、资源、动植物)等;从人种、人口、家族组织,到建筑业、手工业(如铸铜、制玉、制陶、制骨);从农业到埋葬制度、祭祀制度;从文字到艺术以及晚商社会的性质等,商朝逐渐成为信史。

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

殷墟

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