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两句诗

有个相声里说的,后一句大概意思是“即使在冬天里,一句暖人心的话能让人心暖”,好像是 什么什么暖人心
类似于“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口相声静场诗!2006-07-30 20:02说单口相声,一般的习惯,一上场,先说几句“开场白”。有时候哪,也说几句“定场诗”,又叫“书词儿”。就仿佛唱单弦,上场先来段“岔曲儿”;或者评弹,先唱段“开篇”。

这定场诗啊,有时候说几句七言诗,有时候来几句“西江月”。在说以前,必须拍一下“醒木”。啪!怎么叫醒木哪?在书馆里头说书,有去得早的“书坐儿”,喝着茶,聊着天儿,时间一长老不开书,他睡着了。怎么办哪,我这儿要开书了,啪!一拍这小木头,他就醒了,所以叫“醒木”。拍完这醒目,要说几句定唱诗。有这么一首诗: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凉;小桥流水稻花香,日夜千思万想。心中不得宁静,清晨早念文章;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智广。

这首诗叫什么诗哪?叫“藏头诗”。怎么叫“藏头诗”哪,字头接字尾。您看着头一句“八月中秋白露”最后一个字是“露”,哎,第二句的头一个字也是“路”,借字抄音,接上了。“路上行人凄凉”。那位说,这第三句没接上,“小桥流水稻花香”,这“小”字跟“凉”字就接不上啊!哎,能接上。您看哪,“凉”字底下不是有个“小”字儿嘛,“小桥流水稻花香”。“日夜千思万想”,“禾、日”念“香”。哎,这又接上“日”字儿啦!“日夜千思万想”。“心中不能宁静”,这个“想”字儿下边是个“心”字儿。“心中不得宁静,清晨早念文章”,“静”字儿旁边不是有个“青”字吗,“清晨早念文章”。“十年寒苦在书房”,文章的“章”字最后是个“十”字儿,“十年寒苦在书房”,“户、方”念个“房”啊,“方显才高智广”。这叫“藏头诗”。

还有的书词儿时说景儿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景儿。您比方,冬天说雪景吧。说雪景的诗有很多,唯独我们单口相声中,这雪景的诗跟其他的雪景的诗,词儿不同。怎么?他这里头得逗乐、得有笑料。

您比方,在《三国》里头,“三顾茅庐”。刘玄德二顾茅庐未遇,碰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说了一篇《梁父吟》,那是个雪景儿,词儿是这么说的: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进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哎,这个雪景写得就不错,可要是比起我们说相声的雪景来,他还差一点儿。因为什么哪,我们这个雪景啊,是雪而不露雪。这首诗里一个“雪”字儿都没有。可是您细一捉摸呀,哎!就是下雪哪!我说说,您听听:

天上一阵黑咕咚,好似白面往下仍,倒比棉花来的冲,如柳栽花一般同。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坟头总比馒头大,井口儿是个大窟窿。

您听这不是下雪嘛?就是下雪哪!“黑狗身上白”,黑狗身上落上层雪,能不白吗;“白狗身上肿”,白狗本身就是白的,又落一层雪,显得个儿大啦!就跟肿起来一样了。

我们说定唱诗啊,里边就得有笑料,刚才这首诗哪,就有笑料。

还有什么“大实话”呀,“大瞎话”呀,让您听着就可乐。您象“大瞎话”,一句实话没有。是这么说的:

腊月三十月光明,树梢不动刮大风。只刮得碌碡满街跑,碌碡让鸡蛋撞了一个大窟窿!鸡蛋坏了用钉子钉,碌碡破了用线缝。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新鲜事儿,臭虫坐月子,养活一个大狗熊!

您听,一句实话没有吧!

还有一种“颠倒诗”,也属于大瞎话。

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拣起狗来砍砖头,倒叫砖头咬了手。有个老头才十九,嘴里喝藕就着酒,从小没见过这宗事儿,三轮儿拉着火车走。

哎!您听这象话吗?!

另外,我在剧场演出的时候,还说过这样的书词儿:

大燕打食四海飘,为儿孙垒下窝巢;终朝打食几千遭,唯恐儿孙不饱。小燕将养数日,臂膀扎下翎毛。忘了父母养育劳,展翅摇翎飞了。飞到荒郊野外,遇见避鼠的狸猫。连皮带骨一齐嚼,可叹小燕的残生--丧了!

几句书词道过,余不多表,下演一部醒世金铎。醉罗汉--济公全传!接演前文:昨天已然说的是:乾坤盗鼠--华云龙,姑子庵会(一)夜间刀伤少妇。泰山楼白昼杀秦安,夜入秦相府,盗取秦丞相八宝透剔玲珑白玉镯,丞相恼怒,才派赵永路、杜振英,会同济公长老,要捉拿华云龙(拍醒目)往下不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0
是不是这样的一句啊《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08
白酒红人面,财帛暖人心。

白字上口……发博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