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中什么什么两句话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

如题所述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渴望和平和对国家强盛的美好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9
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话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足以统摄全篇,这一句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可称作是“神来之笔”。诗人从历史变换的角度,写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对征战不歇,将士战死沙场,留下悲剧进行感叹。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就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这是“发兴高远”的写法,能帮助后人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样的悲剧。因为,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民都在与胡人进行着斗争,这不只是发生在当代的不和平,而是人们共同的悲剧。后两句诗主要采用了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使语意含蓄,情感深沉,充满着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所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的出现是水到渠成,是历代人民的共同愿望。王昌龄以平凡的语言,唱出了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是那样流畅,一气呵成,令人吟之叫绝。诗歌的语言之美,恰恰就表现在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上,关键字的使用使看似平凡的字面显出瑰丽雄奇,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这种确切恰到好处的平凡,也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因此说,这首诗有平凡之中见妙处的特色,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千古名句。这首《出塞》也被誉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是边塞诗中的佼佼者。
第2个回答  2019-12-22
出塞王昌龄。表达了千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悔的愿望啊!
第3个回答  2019-12-04
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二,胜不骄,败不馁。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相似回答